鼓脅的意思、鼓脅的詳細解釋
鼓脅的解釋
亦作“ 鼓脇 ”。 1.拍擊腋下。 宋 王令 《秋夜》詩:“秋夕不自曉,百蟲齊一鳴。時節適使然,鼓脅亦有聲。”
(2).鼓動威脅。 清 薛福成 《中興叙略上》:“鼓脇徒衆,舳艫蔽 江 東下,未浹月而 金陵 又告失陷矣。”
詞語分解
- 鼓的解釋 鼓 ǔ 打擊樂器,圓柱形,中空,兩頭蒙皮:鼓樂(?)。鼓角(僶 )。大鼓。 形狀、聲音、作用像鼓的:耳鼓。石鼓。 敲擊或拍打使發出聲音:鼓吹。鼓噪。 發動,使振作起來:鼓勵。鼓動。鼓舞。一鼓作氣。 高
- 脅的解釋 脅 (脅) é 從腋下到肋骨盡處的部分:脅下。 逼迫恐吓:脅迫。威脅。裹脅。脅持。脅從。 收斂:脅肩谄笑(收縮肩膀,強為媚悅之顔,形容谄媚人的丑态)。脅肩低眉(低三下四的樣子)。脅肩累(噄 )足(形容
網絡擴展解釋
“鼓脅”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兩層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
一、字面含義:拍擊腋下
指物理上的動作,即用手拍打腋下部位。例如宋代王令在《秋夜》詩中寫道:“鼓脅亦有聲”,此處可能描述蟲鳴時翅膀振動的聲音,引申為自然界的聲響。
二、引申含義:威脅恐吓
作為成語使用時,“鼓脅”指通過言語或行動威脅、恐吓他人以達到目的。例如清代薛福成在《中興叙略上》中描述軍事行動時提到“鼓脇徒衆”,意為鼓動并威脅追隨者。現代用法中,多指通過施壓迫使對方妥協的行為。
補充說明:
- 詞源結構:由“鼓”(鼓動)和“脅”(脅迫)組合,體現“以聲勢施壓”的核心語義。
- 使用場景:常見于曆史文獻或描述權力鬥争、沖突等場景,現代口語中較少直接使用。
如需進一步查閱例句或曆史出處,可參考查字典等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鼓脅這個詞是指敲擊鼓槌,使鼓皮産生共鳴的動作。拆分部首是革并有五個筆畫,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樂器的演奏技巧。在繁體字中,鼓脅的寫法為「鼓脅」。
據古代漢字演變,鼓脅的古時候寫法是「鼓脅」。字形中的「脅」是指人體的肋骨,也引申為身體的側面。這個字形結構形象地描繪了敲打鼓皮所産生的聲音震動從鼓槌傳到鼓身的過程。通過這個動作,演奏者能夠發揮鼓的共鳴效果,産生更加渾厚、回響的音色。
例句:
1. 音樂家運用巧妙的鼓脅技巧,使鼓的聲音更加生動有力。
2. 演奏家專注地敲擊着鼓脅,鼓聲在整個音樂廳中回蕩。
組詞:
1. 鼓槌:擊打鼓身的樂器。
2. 鼓皮:覆蓋在鼓身上的薄膜。
3. 鼓點:指鼓聲的節奏。
近義詞:
1. 敲擊:擊打。
2. 敲打:用力打。
反義詞:
1. 平靜:沒有聲音或動靜。
2. 沉寂:寂靜無聲。
這些是關于鼓脅的一些基本知識,包括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字寫法、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