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第一次東征的意思、第一次東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第一次東征的解釋

1925年1月,占據廣東東江地區的軍閥陳炯明,在英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的支持下,乘*********北上之機,以“救粵軍總司令”名義,率部進犯廣州。廣東革命政府以粵、滇、桂、湘各軍組成東征聯軍,以黃埔軍校教導團和學生軍為主力,于3月底擊潰陳炯明主力。4月20日,滇軍進駐惠州,第一次東征勝利結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第一次東征是1925年廣東革命政府為讨伐軍閥陳炯明發動的軍事行動,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指1925年2月至3月,廣州革命政府聯合多支軍隊,以黃埔軍校學生軍為主力,對盤踞廣東東江地區的軍閥陳炯明發起的進攻戰役。此次戰役鞏固了國民革命基礎,是國共合作的重要軍事實踐。


二、背景與起因


三、戰役關鍵節點

  1. 淡水之戰(1925年2月)

    • 黃埔軍校教導團組成“奮勇隊”,半小時攻破東江門戶淡水城。
    • 擊潰陳炯明部洪兆麟援軍,奠定戰役初期勝局。
  2. 棉湖戰役(1925年3月)

    • 黃埔學生軍以少勝多,在惠州棉湖地區擊潰林虎部主力,被國民黨稱為“國民革命之發揚”的關鍵戰役。
  3. 追擊與收尾

    • 聯軍分三路東進,攻占潮州、汕頭等地,至4月20日滇軍進駐惠州,戰役結束。

四、曆史意義


五、相關人物

如需進一步了解戰役細節,可參考高權威性來源如、7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第一次東征》的意思

《第一次東征》是指第一次對東方地區進行軍事行動或征戰的事件。它是一個曆史事件的名稱,通常用來描述古代時期國家或領主首次向東方地區發起軍事行動。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第一次東征》的部首包括“竹”,“力”,“一”,“口”和“一”。根據部首拆分,這個詞可以看作是由5個部分組成的。

《第》的筆畫為5畫;

《一》的筆畫為1畫;

《次》的筆畫為6畫;

《東》的筆畫為5畫;

《征》的筆畫為9畫。

來源和繁體

《第一次東征》這個詞來源于中文文化中的曆史事件,它通常用來描述古代時期國家或領主對東方地區的軍事行動。

在繁體中文中,它的寫法為《第一次東征》。繁體字“東”拆分部首為“木”和“一”,它的筆畫數為4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第一次東征》的古代漢字寫法為:

《第一次東征》

例句

1. 在曆史上,中國的第一次東征發生在公元前202年。

2. 領導者決定發起第一次東征,以擴大領土和影響力。

組詞

戰争、征服、擴張、行動、軍事、領土

近義詞

第一次東征的近義詞有:初次東征、首次東征、開拓東方。

反義詞

第一次東征的反義詞有:最後一次東征、收回東方、撤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