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大僇的意思、大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大僇的解釋

見“ 大戮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大僇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古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字義溯源

    “僇”讀作“lù”,本義為侮辱、懲罰。《說文解字》釋“僇”為“辱也”,《漢語大詞典》進一步指出其可通“戮”,表示刑罰或殺戮。因此,“大僇”多指極重的懲罰或極大的恥辱,如《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載:“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于坐,坐卧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曰:‘女忘會稽之恥邪?’身自耕作……與百姓同其勞。”此處的“恥”可延伸為“大僇”所指的精神屈辱。

  2. 文獻用例

    古代典籍中,“大僇”常與罪行、懲戒相關。例如《漢書·刑法志》載“犯法者衆,大僇至族”,強調刑罰之嚴酷;《墨子·明鬼》亦雲“鬼神之誅,若此之憯遫也!以若書之說觀之,則鬼神之有,豈可疑哉”,暗含對惡行的“大僇”震懾。

  3. 語義演變

    現代漢語中“大僇”已罕用,但其構詞邏輯保留在“殺戮”“僇民(罪人)”等詞中。需注意,“僇”與“戮”在古文獻中常混用,如《左傳·文公六年》“賈季戮臾骈”,《韓非子》亦作“僇”字,體現二者互通性。

引用來源:《漢語大詞典》《說文解字》《史記》《漢書》

網絡擴展解釋

“大僇”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釋:

一、基本釋義

“大僇”指嚴厲的刑罰,特指将人處死後陳屍示衆的極刑,帶有公開懲戒的意味。其中“僇”通“戮”,《說文解字》中“戮”本義為“殺”,後引申為“羞辱”。

二、出處與用法

該詞多見于先秦至漢代的文獻:

  1. 《韓非子·十過》:“斬司馬子反以為大戮(僇)”,描述對将領的處決示衆。
  2. 《史記·袁盎鼂錯傳》:“計劃始行,卒受大戮(僇)”,指晁錯因政變失敗被處死。

三、同義字辨析

四、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該詞已罕用,多出現在古籍研究或曆史語境中。其核心語義可概括為:通過公開處決實現懲戒與威懾的極端刑罰。

别人正在浏覽...

安期絆馬坑璧堂伯高怅惋蟬緌蟹匡熾騰慈讓大從帶仗左右稻田衣頂趾東田伐人風虹奉系公冶長關言诖僞行政複議蒿箭豪縱簡分數講若畫一講祀撿洋落兒焦頭爛額急吼吼吉莫靴勁旅稽證捐獻決渎狂風款縱淩晷利物冒塵面理木梆内教坊齧壞泥垡頭扭送飄沒潑水難收遷逼鵲巢鸠據史巫收擇蜀鹿斯幹之夢宿艾歲比不登穗子退默問好綫腳消防習慣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