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潑水難收的意思、潑水難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潑水難收的解釋

相傳 漢 朱買臣 因家貧,其妻離去,後 買臣 富貴,妻又求合。 買臣 取水潑灑于地,令妻收回,以示夫妻既已離異就不能再合。後用以比喻不可挽回的局面。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六:“已裝不卸,潑水難收怎奈何?”《西遊記》第五一回:“小神隻會放水,卻不會收水。常言道:‘潑水難收。’”按,據《類林》記載,此為 周 代 呂尚 與其妻 馬氏 的故事;而 元 代雜劇《漁樵記》、 清 代傳奇《爛柯山》等,則皆演 朱買臣 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潑水難收"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比喻事情已成定局,無法挽回或改變,就像潑出去的水無法再收回來一樣。它強調不可逆轉性,常用于勸誡人們做事要慎重考慮後果,或表達對既成事實的無奈接受。

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1. 字面意思與形象比喻:

    • 潑水:指将水傾倒、潑灑出去。
    • 難收:難以收回、無法收回。
    • 整個成語通過一個非常直觀的生活場景——水一旦潑灑到地上,就會迅速滲入泥土、四散流開,根本無法再将其全部收回原處——來比喻某種行為或決定一旦做出并産生後果,就難以恢複到原來的狀态或完全消除其影響。這個比喻生動形象,易于理解。
  2. 引申義與核心語義:

    • 已成定局,無法改變:這是最核心的含義。指事情已經發生,結果已經造成,無論怎樣努力,都無法改變現狀或回到過去。例如:話說出口就像潑出去的水,難以收回(指言語造成的傷害或承諾難以收回)。
    • 覆水難收:該成語常與“覆水難收”互換使用或連用,意思完全相同。“覆水”即倒在地上的水,與“潑水”意象一緻。
    • 強調後果的不可逆性:它着重強調行為或決定所帶來的後果是永久性的、不可撤銷的,提醒人們要三思而後行。
  3. 用法與語境:

    • 常用于表示後悔莫及或無力回天的情況。例如在做了錯事、說了錯話、做出了無法更改的決定(如辭職、離婚、籤訂合同)之後。
    • 也用于勸誡,提醒人們在行動前要深思熟慮,預見可能的後果,避免做出無法挽回的事情。
    • 在句中可作謂語、賓語或分句。
  4. 文化淵源與出處:

    • 該成語的意象和思想在中國文化中源遠流長。其最廣為人知的典故出自明代吳承恩的《西遊記》第十一回。書中描述唐太宗因魏征夢斬泾河龍王而被龍王鬼魂索命,後通過崔判官修改生死簿得以還陽。在還陽途中,太宗答應給開封府相良在陰間存放的金銀,但還陽後發現相良是窮人,所存金銀實為在陽間行善積德所化。太宗欲以真金白銀償還,相良夫婦堅決不受。書中寫道:“太宗見他苦辭不受,隻得命胡敬德将金銀與他修理寺院,起蓋生祠,請僧作善,就當還他一般。正是:自古雲,潑水難收,人逝難返。他怎麼還說這等混話?”這裡用“潑水難收”比喻人死不能複生(太宗剛從陰間還陽,深知此理),同時也暗喻了承諾(或欠債)一旦做出(或存在),就必須以某種方式了結,無法當作沒發生過。此出處極大地推廣和固化了該成語的用法和含義。來源:吳承恩. 《西遊記》. 人民文學出版社。
    • 類似的觀念更早可見于南朝宋·範晔《後漢書·何進傳》:“國家之事,亦何容易!覆水不可收。宜深思之。”雖然用的是“覆水”,但意思相通。來源:範晔. 《後漢書》. 中華書局。

“潑水難收”是一個形象生動、寓意深刻的漢語成語,它利用日常生活中“水潑出去無法收回”的物理現象,精妙地比喻了言行、決定或事件一旦發生并産生後果,其影響就難以消除,局面就難以逆轉的道理。它既是描述事實的陳述,也蘊含着勸人謹慎行事的智慧。其經典出處《西遊記》中的運用,更使其深入人心。

網絡擴展解釋

“潑水難收”是一個漢語成語,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比喻事情已成定局,無法挽回或改變,常用于形容局勢失控、難以收拾的情況。與“覆水難收”含義相近,均強調“不可逆轉”的特性。


二、典故出處

  1. 核心故事:相傳漢代朱買臣家貧時被妻子抛棄,後他富貴時妻子請求複婚。朱買臣将水潑在地上,要求妻子收回,以此表明“離異不可複合”。
  2. 文學引用:
    • 金代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已裝不卸,潑水難收怎奈何?”
    • 明代《西遊記》第五十一回也提到此成語。

三、使用場景


四、近義對比

與“覆水難收”的區别: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的具體用法或曆史演變,可參考《漢典》《西廂記諸宮調》等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拔本搬挑辯谲壁牙博觀不可究诘楚珪錯落參差赴火蹈刃圪垃耕屯狗兒年光曜規略郭家金穴鶴立怙過灰槁将就江浦減腳鵝繼承法金旛精粹軍塘姱容修态牢穩钌铞兒裡外落選賣易曚曚綿邈面衣判押抛露碰一鼻子灰樵漢旗手奇中人龍孺蒙上禮賞契水景舒榮死巴巴甜膩膩填嗉跳蚤鐵君踢空銅生斯頹唐突栾窐寥炜晔五緯五星連珠武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