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翠尊 ”。飾以綠玉的酒器。《文選·曹植<七啟>》:“於是盛以翠樽,酌以彫觴,浮蟻鼎沸,酷烈馨香。” 呂延濟 注:“翠樽,以翠飾樽也。” 宋 周邦彥 《浪淘沙慢》詞:“翠尊未竭。憑斷雲留取,西樓殘月。”
翠樽(cuì zūn)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出現在古典文學作品中,特指一種用翡翠裝飾或碧玉制成的酒杯,常用于描繪宴飲、祭祀等場景中的華美器具。以下從字義、文學意象及文化内涵三方面詳細解釋:
翠
樽
合成詞義:翠樽即碧玉制成的酒杯或飾有翡翠的酒器,象征華貴與雅緻。
在古典詩文中,“翠樽”多用于:
宴飲場景
如蘇轼《減字木蘭花》中“翠樽紅燭”描繪宴席奢華;曹植《七啟》以“翠樽”襯托貴族生活的精緻。
祭祀與禮儀
《宋史·禮志》記載祭祀用“翠樽”,體現其禮器功能。
情感寄托
文人常借“翠樽”抒懷,如晏幾道“翠樽易泣”暗喻離愁。
翠樽是融合材質(翠)、功能(樽)與文化象征的複合詞,既指實物酒器,亦承載古代禮儀與文人審美,常見于文獻及文學作品。其釋義需結合字源、文學語境及曆史背景綜合理解。
“翠樽”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不同角度解析,結合多個權威來源的釋義如下:
指代華美的酒器
意為“飾以綠玉或翠色裝飾的酒器”,如漢典解釋“翠尊”為酒器的别稱。例如曹植《七啟》中“盛以翠樽”,即以翠玉裝飾的酒器盛酒()。
引申為美酒或美好事物
因酒器精美,後衍生為“形容美酒”,特指色澤翠綠、味道醇厚的佳釀,也可比喻美好事物。
在詩詞中常通過“翠樽”營造意境。如宋代周邦彥《浪淘沙慢》中“翠尊未竭”,既指酒器,又暗含借酒抒懷的情感()。
該詞亦作“翠尊”,多見于古籍。
“翠樽”既可指具體器物,也可抽象表達美酒或美好意象,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
哀懇安曼白雲居保訓逼爾冰清玉粹兵種不憐悧蠶館差戾常侍承漿徹上徹下吃沒穿花蛱蝶捶牛春聲詞名凋槁杜葵杜若封存馮驩折券芙蓉梗滞古玩毫忽衡紀轟訇煇煌胡荾湔洗解駐及祿鏡箱禁庫句絶叩轅栗岡硯臨危不撓路條冒稱名教秘埜袍襕人和山楂伸手不見五指世服庶乎送使太章陶性鐵炮同盤而食圖寫無漏果下宿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