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穴位名。下唇中央的凹陷處。《釋名·釋形體》:“口下曰承漿。漿,水也。” 晉 皇甫谧 《針灸甲乙經》卷三:“承漿,一名天池,在頤前唇之下,足陽明、任脈之會。”
“承漿”是一個中醫學術語,主要指人體面部的一個穴位,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承”意為承受,“漿”指水液或水土混合物。該穴位因任脈的冷降水濕與胃經的地部經水在此聚集而得名。
位于面部颏唇溝(下唇與下巴之間的凹陷)正中處,是任脈與足陽明胃經的交會穴。
解剖結構
穴位深層為口輪匝肌和颏肌,分布有下唇動、靜脈分支及面神經下颌支、颏神經分支。
主要作用
承漿穴常用于治療口部及面部疾病,如口眼歪斜、齒龈腫痛、流涎、面腫等。
還可緩解暴喑(突發性失語)、癫痫,并參與調節消渴(糖尿病相關症狀)。
配伍應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穴位配伍或臨床應用,可參考中醫典籍或專業針灸資料。
《承漿》(chéng jiāng)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用來接納或傳送漿液的器具”。在古代,承漿指的是一種用來裝載酒、漿液等飲料的容器。
承(chéng)是由手部偏旁額和寸部偏旁丁組成,寸表長,額表手掌。漿(jiāng)是由水部偏旁氵和匕部組成,氵表水,匕表匕首。
《承漿》在小篆演變而來,并成為隸書、楷書的漢字。它的形狀與實際的承漿器具相似,有承載液體的容器形象。
《承漿》的繁體字為「承漿」,将漿的部分換成了漿,但字義和意思相同。
在古代,承漿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整體形态與現代相似。古代寫法較為手寫,個體變化較多。
1. 将酒倒入承漿中,等待客人品嘗。
2. 他端起承漿,向大家敬酒。
承漿木(chéng jiāng mù):用來制作承漿的木材。
酒杯、酒杖、酒盞(jiǔ zhǎn)。
酒壺、酒罐、酒壇(jiǔ tán)。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