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保訓的意思、保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保訓的解釋

護育教導。《後漢書·班彪傳》:“及至 中宗 ,亦令 劉向 、 王褒 、 蕭望之 、 周堪 之徒,以文章儒學保訓東宮以下,莫不崇簡其人,就成德器。”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保訓”是漢語中較為古雅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及典籍用例兩方面解析:

一、字義拆解 “保”本義為“背負幼兒”,《說文解字》釋為“養也”,引申為保護、保持;“訓”在《爾雅·釋诂》中與“教”互訓,指系統的教誨引導。二字組合後,“保”側重維護傳承,“訓”強調規範教導,形成守護與教化并重的内涵。

二、典籍語境 《尚書·周書》有“保訓文武之光烈”句,孔穎達疏證時指出:“保,守也;訓,教也。言守文王武王之光明”,此處特指對先王德政的傳承。漢代鄭玄注《禮記》時,将“保訓”與禮法制度維系相關聯,強調通過規範教導實現秩序維護。

三、現代語義延展 《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時标注為書面語,釋義包含兩維度:1. 保護并訓導,如“保訓子弟以禮法”;2. 特指古代帝王對繼承者的政教囑托,如《逸周書》所載保訓文獻。現代使用多取第一義項,常見于涉及文化遺産保護或傳統教育的專業論述中。

網絡擴展解釋

“保訓”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如下:

一、基本含義

“保訓”由“保”(保護、維護)和“訓”(教導、訓誡)組成,核心含義為護育教導,強調通過保護與教育相結合的方式培養人才或傳承理念。

二、出處與古代用法

該詞最早見于《後漢書·班彪傳》,記載東漢時期以儒學教導東宮(太子)的典故:“以文章儒學保訓東宮以下,莫不崇簡其人,就成德器。”。此處“保訓”特指對皇室繼承人的德行與學識培養。

三、現代應用

現代語境中,“保訓”多用于特定機構名稱,如台灣地區的“公務員保訓會”(公務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負責公職人員的培訓與權益保障。

四、學術讨論

清華簡《保訓》篇的出土引發學界對“中”概念的探讨,部分學者認為文中“保訓”蘊含“中庸”“中和”等儒家思想,強調平衡與公正的治理理念。

“保訓”一詞兼具曆史深度與現代實用性,既反映古代教育傳統,也延伸至現代行政體系。如需進一步了解清華簡相關内容,可參考《保訓》字詞考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八區伯勞飛燕尺樹寸泓觸須聰明智慧怠沓大牲畜疊運對狀方領梵山飛榮風高放火,月黑殺人輔世長民耇長貫鹄關撲珪組國信講命堅陣嶻然誡谕禁中頗牧狼憊連第斂蛾淩雪攏傍率易麥奴墓田凝澄佞惑偏罰傾背青坻青童屈客熱絡阮太守三内沙渚盛筵易散瘆人時命收退輸場疏析四運宿師特訊統類嗢呼韋脂倭瓜誣绐祥肉謝康心蕩神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