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物寫貌,繪畫。《後漢書·李恂傳》:“﹝ 李恂 ﹞慰撫 北狄 ,所過皆圖寫山川,屯田、聚落百餘卷,悉封奏上。”《陳書·顧野王傳》:“ 野王 又好丹青,善圖寫。” 宋 蘇轍 《題王詵都尉畫山水橫卷》詩:“江山平日偶有得,不自圖寫渾忘之。”
“圖寫”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曆史文獻和現代語境中均有體現,具體解釋如下:
“圖寫”指通過繪畫或描繪的方式表達事物或思想,強調以視覺形式記錄或呈現。例如《後漢書》中提到李恂“圖寫山川”,即用繪畫記錄地理風貌。
傳統用法
古代文獻中,“圖寫”多指繪畫行為,如《陳書·顧野王傳》記載顧野王“善圖寫”,即擅長繪畫;宋代蘇轍詩句“不自圖寫渾忘之”也表明通過繪畫留存記憶的功能。
現代擴展
現代語境中,“圖寫”可泛指以圖表、圖畫等直觀形式傳遞信息,例如用流程圖解釋複雜邏輯,或用插畫表達抽象概念。
總結來看,“圖寫”既保留了古代繪畫記錄的本義,也在現代衍生出更廣泛的信息可視化含義。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後漢書》《陳書》等曆史典籍。
《圖寫》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是用圖畫的方式表達或記載文字或事物。
《圖寫》的漢字拆分為“囗”和“曰”,其中“囗”為旁字,表示圍繞、包圍的意思;“曰”為聲符,表示說話、文字的意思。
根據筆畫統計,漢字“圖”共有八筆,“寫”共有八筆。
《圖寫》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繪畫和書法藝術。在古代,人們通過圖畫的方式表達思想、記載文字或事物,這也是《圖寫》一詞的起源。
在繁體字中,“圖”字與簡體字相似,而“寫”字則被寫作“寫”。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例如,《圖寫》中的複雜漢字“囗”在古代可能被寫作“固”,“曰”則被寫作“煙”。這是因為漢字書寫經曆了演變和發展,寫法有所變化。
1. 他喜歡用圖寫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
2. 這本書采用了圖寫的形式,更生動地展現了故事情節。
繪圖、插圖、圖畫、圖像、圖表、圖書、寫作
圖案、圖象、圖像、圖片、圖示
文寫、書寫、字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