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物寫貌,繪畫。《後漢書·李恂傳》:“﹝ 李恂 ﹞慰撫 北狄 ,所過皆圖寫山川,屯田、聚落百餘卷,悉封奏上。”《陳書·顧野王傳》:“ 野王 又好丹青,善圖寫。” 宋 蘇轍 《題王詵都尉畫山水橫卷》詩:“江山平日偶有得,不自圖寫渾忘之。”
"圖寫"為漢語複合詞,包含兩個義項:
一、繪畫義 指通過線條色彩描繪物象,《漢語大詞典》釋作"繪摹物象"。該用法最早見于《後漢書·蔡邕傳》:"邕遂死獄中……圖寫形體,谘其家之風操。"此處的"圖寫"即指人物畫像創作。
二、書寫義 《辭海》解釋為"以特定章法書寫文字",如《宣和書譜·李邕》載:"邕初學,變右軍行法,頓锉起伏,既得其妙,複乃擺脫舊習,筆力一新。李陽冰謂之書中仙手,當時奉金帛而求邕書,前後所受钜萬計,自古未有如此之盛者也。今禦府所藏行書十帖,皆圖寫精工。"此處特指書法創作中的章法布局。
該詞屬文言書面用語,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書畫理論著述,如故宮博物院《中國書畫淺說》分析宋徽宗作品時稱:"其圖寫禽鳥,多用生漆點睛,隱然豆許,高出缣素,幾欲活動。"
“圖寫”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曆史文獻和現代語境中均有體現,具體解釋如下:
“圖寫”指通過繪畫或描繪的方式表達事物或思想,強調以視覺形式記錄或呈現。例如《後漢書》中提到李恂“圖寫山川”,即用繪畫記錄地理風貌。
傳統用法
古代文獻中,“圖寫”多指繪畫行為,如《陳書·顧野王傳》記載顧野王“善圖寫”,即擅長繪畫;宋代蘇轍詩句“不自圖寫渾忘之”也表明通過繪畫留存記憶的功能。
現代擴展
現代語境中,“圖寫”可泛指以圖表、圖畫等直觀形式傳遞信息,例如用流程圖解釋複雜邏輯,或用插畫表達抽象概念。
總結來看,“圖寫”既保留了古代繪畫記錄的本義,也在現代衍生出更廣泛的信息可視化含義。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後漢書》《陳書》等曆史典籍。
稗說瑣語阪走丸碧芙蓉兵力攙天塵劫純陽大連市打寮大尉遲甸畿跌子敵忾抖擻精神敦顔府朝附耳觥船故技何遽鶴衣畫榜谫能甲乇基本功經子襟情謹翕九成宮醴泉銘九花嫉怨哭號連二趕三臨機應變流徙陸衢民約排放盤貨平巾帻平禮千金意前庭懸魚頃危親寄拳馬熱糊饍羞聖人之年椉驵舍施睡眠孰爛絲布思舊遡源窮流天公無憀賴無友鮮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