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杜若的意思、杜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杜若的解釋

香草名。多年生草本,高一二尺。葉廣披針形,味辛香。夏日開白花。果實藍黑色。《楚辭·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遺兮下女。” 唐 皮日休 《端憂》詩:“篔簹颯兮雨岸,杜若死兮霜洲。” 清 龔自珍 《此遊》詩:“悠揚聞杜若,髣彿邀蛾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杜若”一詞的含義可從多個角度進行解析,具體如下:

一、植物本義

杜若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屬鴨跖草科,莖直立,高約30-90厘米。其葉呈廣披針形,葉面粗糙,葉背有細毛,夏季開白色小花,果實為藍黑色。喜陰濕環境,分布于中國南方如四川、福建、台灣等地(、)。

二、藥用價值

在《本草綱目》中,杜若被列為上品藥材,根莖味辛、性微溫,可治療胸脅逆氣、頭痛、風熱等症,具有藥用價值()。

三、文學與象征意義

  1. 香草意象:
    古代文學中,杜若常被用作香草象征。例如《楚辭·九歌》中“采芳洲兮杜若”,用以表達高潔或饋贈之情(、)。
  2. 比喻虛僞人格:
    少數文獻提到“杜若”可形容表裡不一之人,如表面溫和實則陰險,但此用法較為罕見()。

四、作為人名的寓意

用于名字時,“杜”取自杜梨(象征堅韌),“若”含“如、似”之意,整體寓意優雅、敏銳,或寄托對品性高潔的期許()。

補充說明

需注意,杜若與“杜衡”(馬兜鈴科植物)易混淆,但二者科屬不同,不可等同()。

網絡擴展解釋二

杜若(dù ruò)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是木和女,共有7個筆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獻,可以在《詩經·秦風·杜衡之什》中找到相關的記載。 在繁體字中,杜若的寫法仍然保持不變,沒有發生變化。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杜若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基本上仍然保持着木和女兩個部首的形狀。 下面是一個例句,展示了杜若這個詞的語境運用: 「昔者周公謂文王曰:‘杜若政事,不可坐也。’」這句話的意思是,周公告訴文王,不要對政事掉以輕心。 杜若這個詞在組詞中可以與其他詞語搭配,如杜若花、杜若草等。 杜若的近義詞可以是其他表示植物的詞語,比如紫菀、蒲桃等。 杜若的反義詞可以是與植物相對照的詞語,比如動物、礦物等。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