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辭氣的意思、辭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辭氣的解釋

(1).語氣;口氣。《論語·泰伯》:“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動容貌,斯遠暴慢矣;正顔色,斯近信矣;出辭氣,斯遠鄙倍矣。” 何晏 集解引 鄭玄 曰:“出辭氣能順而説之,則無惡戾之言入於耳。”《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 曹子 以一劍之任,枝 桓公 之心於壇坫之上,顔色不變,辭氣不悖。” 唐 韓愈 《論薦侯喜狀》:“五月初至此,自言為閣下所知,辭氣激揚,面有矜色。”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司馬武子忠節》:“ 靖康 間奉使 金國 ,辭氣激烈,謀略深遠。”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長亭》:“ 石 方就枕,聞叩扉甚急;起視,則 長亭 掩入,辭氣倉皇,言:‘吾家欲以白6*刃相仇,可急遁!’” 朱自清 《論書生的酸氣》:“說話注重音調和辭氣,以朗暢為好。”

(2).文章的風格。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封禅》:“ 秦皇 銘 岱 ,文自 李斯 ,法家辭氣,體乏弘潤。”《續資治通鑒·宋太宗端拱元年》:“ 翟馬周 既訟罷 李昉 ,與 旦 益相得,每排毀時政,上書自薦,及歷舉所善十數人皆公輔器, 昌言 内為之助,人多識其辭氣,皆 旦 所為也。” 蘇曼殊 《與高天梅論文學書》:“甚矣譯事之難也,前見 辜氏 《癡漢騎馬歌》,可謂辭氣相副。”

(3).辭鋒,辭采。《南齊書·謝超宗傳》:“ 超宗 既坐,飲酒數甌,辭氣橫出, 太祖 對之甚歡。”《北史·屈遵傳》:“ 道賜 善騎射,機辯有辭氣, 太武 甚器之。”

(4).言辭;談吐。《續資治通鑒·宋太祖建隆元年》:“ 穀 雅善議論,辭氣明暢。” 明 方孝孺 《與鄭叔度書》之一:“夫人藴輔相之才而其季父日與之接,其容貌辭氣豈無少異於人乎?”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辭氣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辭氣”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雖不常用,但其含義清晰,主要從言語表達和文章風格兩個層面理解。其核心意思可概括為:

1. 言語的聲調、語氣和态度: 指說話或誦讀時的聲音高低、輕重、緩急,以及由此流露出的情感、态度、氣勢和修養。這是“辭氣”最常用、最核心的含義。

2. 文辭的氣勢與風格: 指文章或話語所體現出來的氣勢、格調、韻味和整體風格特征。

總結來說,“辭氣”一詞融合了語言表達的形式(聲音、語調)與内容(情感、态度、氣勢、風格)兩個方面,既指說話時的具體聲腔語氣,也指話語或文章所呈現的整體風貌和内在力量。

權威來源參考: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 上海辭書出版社: 對“辭氣”的釋義為:“言辭聲氣。指言語或文章的氣勢、格調。” 該詞典是中國規模最大、最具權威性的漢語語文詞典之一。
  2. 《古代漢語詞典》 - 商務印書館: 釋義為:“說話的口氣;言辭的聲調。” 商務印書館是中國曆史最悠久的現代出版機構,其出版的辭書以嚴謹、權威著稱。
  3.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 商務印書館: 雖未直接收錄“辭氣”詞條(因其在現代口語中不常用),但其對“辭”和“氣”的釋義(如“辭”:優美的語言、文辭;“氣”:人的作風習氣、氣勢等)可以輔助理解“辭氣”的構成含義。該詞典是現代漢語規範化的權威工具書。
  4. 《論語》及其權威注譯本(如楊伯峻《論語譯注》 - 中華書局): 作為儒家經典,《論語·泰伯》篇中“出辭氣”的記載是理解該詞本義和使用語境的最早、最經典例證之一。中華書局是整理出版古籍和學術著作的權威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辭氣”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綜合各權威詞典及文獻記載,主要包含以下四個層面的解釋:

1.語氣、口氣

指說話或文字表達時的态度、語調。例如《論語·泰伯》提到“出辭氣,斯遠鄙倍矣”,強調調整言辭語氣可避免粗俗和錯誤。在《三國演義》中,“辭氣慷慨”則形容言辭激昂、情感充沛的狀态。

2.文章風格

用于評價文學作品的整體風貌。如南朝劉勰《文心雕龍·封禅》中,以“法家辭氣”形容李斯為秦始皇所作碑文風格剛硬、缺乏柔潤。

3.辭采、辭鋒

指文辭的華美或犀利程度。例如《南齊書》記載謝超宗“辭氣橫出”,形容其言辭張揚、文采飛揚;《北史》稱道賜“機辯有辭氣”,則強調其言辭機敏且有文采。

4.談吐、言辭

泛指語言表達的内容和方式。《續資治通鑒》提到“人多識其辭氣”,指通過談吐可辨識個人風格。此外,古人亦注重“辭氣清雅”,即談吐需高雅得體。


典型用例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論語》《文心雕龍》等典籍,或查閱漢典、滬江詞典等權威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奧澁寶赤刀北方人辨謗邊角料插隊落戶柴桑門成住壞空觸目成誦大劫擔沉重,擔沉重兒盜玉竊鈎嘚啵抵死瞞生地下水紡織品腓神經貴極人臣瀚灏和合皇機呼語金石友汲取酒壜啳柯欘孔乙己攔駕連口臨事犂庭龍顔輪匠倮匈旅伴旅望鳴和銘刻農事喬梓戚藩起冠日朘月削日秩容受撒谷豆商稅山迳束置私有主通遞偷光文約無良五裡霧祥事先農效靈系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