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成住壞空的意思、成住壞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成住壞空的解釋

佛教語。謂世界變化的四個階段,即四大劫:成劫,産生時期;住劫,存在時期;壞劫,毀壞時期;空劫,空無時期。見《俱舍論》卷十二。 宋 陸遊 《道院偶述》詩:“已經成住壞空劫,猶是東西南北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成住壞空是佛教哲學中描述世界周期演變的核心概念,源自梵語"catvāri kalpāḥ",屬于"四劫"理論體系。該術語由四個獨立漢字構成複合詞,每個字對應宇宙發展的特定階段:

一、成劫(梵語Vivarta-kalpa) 指世界形成的階段,包含物質聚合與生命形态初現。《佛學大辭典》記載此階段曆時"一增一減",即從八萬四千歲遞減至十歲,再遞增回原數,約合1,680萬年。《大正新修大藏經》卷三十描述此過程為"地水火風四大漸次成就"的物理建構。

二、住劫(梵語Vivarta-sthāyin-kalpa) 世界穩定存續的時期,涵蓋生命繁衍與文明發展。《漢語大詞典》引《俱舍論》釋義為"器世間與有情世間安穩住立",此階段包含二十中劫,約合3.36億年。現代佛學研究認為該階段隱喻事物相對穩定的存在狀态。

三、壞劫(梵語Saṃvarta-kalpa) 世界開始解體的衰變期,《法苑珠林》卷三記載"火災興起,漸次壞滅"的遞進式毀滅過程,先生物滅絕,後物質分解為微觀粒子。《成唯識論》卷八強調此階段展現"諸行無常"的根本法則。

四、空劫(梵語Saṃvarta-sthāyin-kalpa) 宇宙歸于虛無的寂滅狀态,《大智度論》卷七描述為"虛空無所有,唯識心現",此時既無物質亦無時間概念,持續時長等同成劫。禅宗典籍常以此階段比喻超越二元對立的究竟實相。

該理論體系被《華嚴經》歸納為"成住壞空,循環不已"的宇宙觀,構成佛教時空認知的基礎框架。現代跨學科研究顯示,其與宇宙大爆炸理論、熱力學熵增定律存在哲學層面的呼應關系。

網絡擴展解釋

“成住壞空”是佛教核心哲學概念,源自《阿含經》等經典,用于描述一切現象(包括物質世界與精神現象)的生滅循環過程。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四階段核心含義

  1. 成(形成階段)
    因緣聚合而生,如宇宙誕生、生命孕育或思想萌芽。例如:星雲凝聚成星球、種子發芽成植株。此階段對應佛教宇宙觀的“成劫”,需經曆二十增減劫(約3.36億年)。

  2. 住(穩定階段)
    事物保持相對平衡狀态,如生命成長、社會運轉或建築使用。此階段可持續極長時間,人類文明發展即處于“住劫”。

  3. 壞(衰敗階段)
    因緣離散導緻衰退,如生命老化、建築破損。佛教認為此階段會出現“三災”——火災毀初禅天、水災滅二禅天、風災破三禅天,最終物質世界崩解。

  4. 空(消亡階段)
    一切歸于虛無,等待新因緣。如恒星死亡後形成星雲,為下一輪生成作準備。

二、哲學内涵

三、適用範圍

四、注意事項

(注:如需了解具體劫數計算或三災詳細描述,可查閱《俱舍論》卷十二等原始經典)

别人正在浏覽...

敖粟謗史鸨兒報曉杯中緑徧祀搏風不可同日而語摛藻春設打當面鼓吊扇二柰肺葉風虹風起雲飛分違高情厚誼怪樣鴻符後年黃澒蹇吃膠版給回幾幾京油子禁脔格金爵酒適救援沮廢爛闆凳懶貨靈秀力戰渺彌明君撓骫扭直作曲荍麥窮剝躟躟如操左券膻鄉聲塵失名守隘水恠水緊説理松蓬蓬天時地利人和通輪筒瓦無為謂五祖七真香蟬小詞篠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