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欘的意思、柯欘的詳細解釋
柯欘的解釋
見“ 柯舒 ”。
詞語分解
- 柯的解釋 柯 ē 斧子的柄:斧柯。 草木的枝莖:交柯錯葉。 姓。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 欘的解釋 欘 ú 古代鋤頭一類的農具:“惡金以鑄斤斧鉏夷鋸欘,試諸木土。” 斧、鋤等自然彎曲的把:“半矩謂之宣,一宣有半謂之欘。” 樹木彎曲的地方:“(鹽長之國)有木,……百仞無枝,有九欘。” 筆畫數:; 部
網絡擴展解釋
“柯欘”是一個較為生僻的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需結合古籍記載進行解析:
一、基本釋義
-
詞義核心
柯欘(kē zhú)與“柯舒”為同義詞,指代古代的一種兵器,具體為黑漆棒類武器。清代方以智《通雅·器用》提到:“柯欘轉為柯舒,又為哥舒”,并引《宋志》記載“哥舒棒十,即柯舒也”。
-
構詞解析
- 柯:本義為斧柄(《說文解字》),後引申為法則或代指兵器部件。
- 欘:原指彎曲的樹枝或鋤類工具,在《周禮·考工記》中亦為古代角度單位(一欘=1.5宣,一宣=半矩)。
組合後“柯欘”特指結合斧柄特性的兵器。
二、曆史文獻中的記載
- 《通雅》與《宋志》:明确将柯欘歸類為黑漆棒,與“白幹槍(槊)”并列為宋代兵器。
- 《漢語大詞典》:标注“柯舒”為“柯欘”的異稱,強調其兵器屬性。
三、相關延伸
- 文化關聯:該詞常與“南柯一夢”“操斧伐柯”等成語并列,體現其在漢語中的文化沉澱。
- 字形演變:從“欘”的篆書結構(木+屬)可推測其與木質器具的關聯。
四、注意事項
由于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罕用,具體釋義需結合上下文語境判斷。若需深入考據,建議查閱《通雅》《周禮注疏》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柯欘的意思
柯欘(kē yōu)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樹幹上的枝條或樹枝的枝節。
拆分部首和筆畫
柯欘的部首是木,意味着和木材或植物相關。它由10個筆畫組成。
來源和繁體
柯欘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它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一書中。在繁體字中,柯欘的寫法是「柯條」。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柯欘的形狀稍有不同,但總的來說,它的基本結構和現代漢字相似。
例句
1. 樹下的柯欘上長滿了嫩綠的葉子。
2. 他用柯欘做了一個小雕塑。
組詞
柯欘可以作為一個詞語的一部分出現,如:柯欘枝、柯欘材、柯欘徒等。
近義詞
和柯欘意思相似的詞語有:樹枝、枝條、樹梢。
反義詞
相反意義的詞語可以是:樹幹、樹根。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