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大劫的意思、大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大劫的解釋

[serious disaster] 大劫難。本為佛教用語

詳細解釋

(1).佛家謂天地一成一毀為一劫,經八十小劫為一大劫。道家亦有大劫之稱。《初學記》卷七引 晉 曹毗 《志怪》:“胡人雲:‘經雲:天地大劫将盡,則劫燒。此劫燒之餘。’”《法苑珠林》卷三:“世間成時二十别劫,住時二十别劫,壞時二十别劫,空時二十别劫。此中以住合成,以空合壞,故各四十别劫,總此成壞合有八十别劫為一大劫。”《雲笈七籤》卷二:“天地改易,謂之大劫。”參閱《翻譯名義集·時分》

(2).泛稱大災難。 唐 皮日休 《開元寺佛缽詩》:“乳糜味斷中天覺,麥麨香銷大劫知。” 清 無名氏 《陸沉痛》楔子:“遍地腥羶,直弄得江翻海擾,鼠偷狗盜,大劫何日了?” 郭沫若 《黑貓》二:“兵變不僅限于 成都 ,在 四川省 内凡是有營防駐紮的地方,四處都響應了。 嘉定 城是有營防駐紮的,當然也免不了遭受一次大劫。”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大劫"的漢語詞典釋義詳解

"大劫"是一個具有深厚宗教哲學背景和文化内涵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極其漫長的時間周期或毀滅性的巨大災難。具體釋義需結合不同語境:

  1. 佛教核心釋義(時間概念):

    • 定義: 指世界從形成、存在到毀滅的一個完整循環周期,是佛教宇宙觀中最為龐大的時間單位。
    • 構成: 一個大劫包含四個階段(成、住、壞、空),每個階段稱為一個"中劫"。一個中劫包含二十個"小劫"。
    • 時長: 其具體時長在佛經中有不同計算方式,通常以天文數字形容。例如,一種常見說法認為,一個大劫相當于 (80 times 20 times 20 times 20) 小劫,即640萬個小劫。一個小劫的時間跨度被描述為:從人壽八萬四千歲開始,每百年減一歲,減至人壽十歲;再從人壽十歲開始,每百年增一歲,增至人壽八萬四千歲。如此一減一增的完整過程為一個小劫。
    • 象征意義: 強調宇宙萬物的成住壞空、循環不息,以及生命的無常與輪回。
    • 來源依據: 釋義主要依據佛教經典及權威佛學辭典。如丁福保《佛學大辭典》對"劫"的解釋詳細闡述了大小劫的關系(來源:佛學大辭典 - 丁福保編)。梵語原文為mahākalpa。
  2. 道教/世俗引申義(災難概念):

    • 定義: 指天地毀滅或世間遭遇的巨大災難、浩劫。
    • 語境: 道教典籍中也有類似宇宙循環的觀念,"大劫"常指天地崩壞、萬物毀滅的時期。在世俗用語中,也用來形容規模空前、破壞力極強的災難,如戰争、瘟疫、自然災害等。
    • 來源依據: 此釋義可見于《漢語大詞典》等綜合性權威辭書(來源:漢語大詞典)。道教經典如《雲笈七籤》亦有相關論述。

"大劫"一詞承載着中國古代宗教哲學對時間和宇宙規律的深刻理解:

理解"大劫"需結合其宗教哲學背景,它不僅僅是一個時間概念,更蘊含着對宇宙人生本質的思考。

網絡擴展解釋

“大劫”是一個源自宗教哲學的概念,現也用于泛指巨大災難或危機。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詞源與宗教定義

  1. 佛教理論
    佛家認為,宇宙周期分為“成、住、壞、空”四個階段,每個階段包含20個小劫(約1680萬年),共80小劫為一大劫。一大劫代表天地從形成到毀滅的完整周期。

  2. 道家觀點
    道家也有類似概念,将天地的一次循環生滅稱為“大劫”,并認為大劫末期會出現“劫燒”(天地毀滅性災難)。

二、現代引申義

現多用于形容巨大災難或危機,如戰争、自然災害等不可抗拒的劫難。例如:

三、使用場景與例子

  1. 文學描述
    唐代詩人皮日休曾用“大劫”暗喻時代動蕩(《開元寺佛缽詩》),清代《陸沉痛》則以“大劫何日了”表達對亂世的感慨。

  2. 現實語境

    • 例句:“這場疫情被視為人類百年未遇的大劫。”
    • 網絡用語中,有時也戲稱重大危機為“渡劫”。

以上解釋綜合了佛教經典、文獻用例及現代語義擴展。如需更詳細宗教周期計算,可參考《法苑珠林》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愛親八國聯軍班送暴躁如雷辯證法唯物論提綱讒脣莼菜楚驿大度包容大恭大亂躭思燈紅酒緑東三省飛凫舃黻衣搆締股掌之上駭汗汗洽耗息橫逞畫妖蛔蟲楗槌蹇數鲸力九流絶郡軍屬空觀匡建雷暴涼漢流瀉每人蜜的支木料逆沴怒哄哄濮上之音嵌合七德舞乞臧人心莫測入陽散騎常侍贍墨膻肉慴怖盛溢霜鐘殊翁特見鐵證如山替換晩市獻身攜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