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辞气的意思、辞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辞气的解释

(1).语气;口气。《论语·泰伯》:“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 何晏 集解引 郑玄 曰:“出辞气能顺而説之,则无恶戾之言入於耳。”《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曹子 以一剑之任,枝 桓公 之心於坛坫之上,颜色不变,辞气不悖。” 唐 韩愈 《论荐侯喜状》:“五月初至此,自言为阁下所知,辞气激扬,面有矜色。”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司马武子忠节》:“ 靖康 间奉使 金国 ,辞气激烈,谋略深远。”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长亭》:“ 石 方就枕,闻叩扉甚急;起视,则 长亭 掩入,辞气仓皇,言:‘吾家欲以白6*刃相仇,可急遁!’” 朱自清 《论书生的酸气》:“说话注重音调和辞气,以朗畅为好。”

(2).文章的风格。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封禅》:“ 秦皇 铭 岱 ,文自 李斯 ,法家辞气,体乏弘润。”《续资治通鉴·宋太宗端拱元年》:“ 翟马周 既讼罢 李昉 ,与 旦 益相得,每排毁时政,上书自荐,及歷举所善十数人皆公辅器, 昌言 内为之助,人多识其辞气,皆 旦 所为也。” 苏曼殊 《与高天梅论文学书》:“甚矣译事之难也,前见 辜氏 《痴汉骑马歌》,可谓辞气相副。”

(3).辞锋,辞采。《南齐书·谢超宗传》:“ 超宗 既坐,饮酒数甌,辞气横出, 太祖 对之甚欢。”《北史·屈遵传》:“ 道赐 善骑射,机辩有辞气, 太武 甚器之。”

(4).言辞;谈吐。《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建隆元年》:“ 穀 雅善议论,辞气明畅。” 明 方孝孺 《与郑叔度书》之一:“夫人藴辅相之才而其季父日与之接,其容貌辞气岂无少异於人乎?”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辞气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辞气”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虽不常用,但其含义清晰,主要从言语表达和文章风格两个层面理解。其核心意思可概括为:

1. 言语的声调、语气和态度: 指说话或诵读时的声音高低、轻重、缓急,以及由此流露出的情感、态度、气势和修养。这是“辞气”最常用、最核心的含义。

2. 文辞的气势与风格: 指文章或话语所体现出来的气势、格调、韵味和整体风格特征。

总结来说,“辞气”一词融合了语言表达的形式(声音、语调)与内容(情感、态度、气势、风格)两个方面,既指说话时的具体声腔语气,也指话语或文章所呈现的整体风貌和内在力量。

权威来源参考: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 上海辞书出版社: 对“辞气”的释义为:“言辞声气。指言语或文章的气势、格调。” 该词典是中国规模最大、最具权威性的汉语语文词典之一。
  2. 《古代汉语词典》 - 商务印书馆: 释义为:“说话的口气;言辞的声调。”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现代出版机构,其出版的辞书以严谨、权威著称。
  3.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 商务印书馆: 虽未直接收录“辞气”词条(因其在现代口语中不常用),但其对“辞”和“气”的释义(如“辞”:优美的语言、文辞;“气”:人的作风习气、气势等)可以辅助理解“辞气”的构成含义。该词典是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权威工具书。
  4. 《论语》及其权威注译本(如杨伯峻《论语译注》 - 中华书局): 作为儒家经典,《论语·泰伯》篇中“出辞气”的记载是理解该词本义和使用语境的最早、最经典例证之一。中华书局是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的权威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辞气”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多个角度解析,综合各权威词典及文献记载,主要包含以下四个层面的解释:

1.语气、口气

指说话或文字表达时的态度、语调。例如《论语·泰伯》提到“出辞气,斯远鄙倍矣”,强调调整言辞语气可避免粗俗和错误。在《三国演义》中,“辞气慷慨”则形容言辞激昂、情感充沛的状态。

2.文章风格

用于评价文学作品的整体风貌。如南朝刘勰《文心雕龙·封禅》中,以“法家辞气”形容李斯为秦始皇所作碑文风格刚硬、缺乏柔润。

3.辞采、辞锋

指文辞的华美或犀利程度。例如《南齐书》记载谢超宗“辞气横出”,形容其言辞张扬、文采飞扬;《北史》称道赐“机辩有辞气”,则强调其言辞机敏且有文采。

4.谈吐、言辞

泛指语言表达的内容和方式。《续资治通鉴》提到“人多识其辞气”,指通过谈吐可辨识个人风格。此外,古人亦注重“辞气清雅”,即谈吐需高雅得体。


典型用例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论语》《文心雕龙》等典籍,或查阅汉典、沪江词典等权威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挨排镚子熛炭不旋时操篲车到山前自有路称雄春祠辞赋单幅达因灯黑掉书语杕栗东驰西击二连浩特市额手庆符葆福智疙秃管你海垂含怒皇古黄金屋湟潦懽忻火舰嘉亨较试弆藏剧口浚壑剧戏科卖坤极困兽累足成步翎扇厉饰历眼鸾舆麦争场冒尖磨拭目眦尽裂齐家治国棋置人平饰赂事人肆然松公肃杀土黄纬谶齆臭吴丝小篆西府海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