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玉竊鈎的意思、盜玉竊鈎的詳細解釋
盜玉竊鈎的解釋
比喻一切大小竊取之事。玉,貴物;鈎,賤物。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清吏條陳》:“ 盛宣懷 不過一郵傳部大臣耳,儻使處於總協理大臣地位,則盜玉竊鉤,何事尚不可為。”
詞語分解
- 盜的解釋 盜 à 偷竊,用不正當的手段營私或謀取:盜竊。盜賊。盜伐。盜掘。盜運。盜賣。盜用。盜名欺世(亦稱“欺世盜名”)。 偷竊或搶劫財物的人:海盜。強盜。竊國大盜。 匪竊偷 筆畫數:; 部首:皿; 筆順編號
- 竊鈎的解釋 偷腰帶鈎。謂小偷小摸。 明 儲國桢 《雜詠》:“羣盜竊鈎終問鼎,元戎籌國并齎糧。” 續範亭 《感言》:“古人有竊國竊鈎之喻,今日竟有竊黨而兼竊國者,當得何罪?”參見“ 竊鉤者誅,竊國者侯 ”。
專業解析
“盜玉竊鈎”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典故色彩的成語組合,現結合權威詞典及文獻解析如下:
一、詞源與字義構成
該成語由“盜玉”與“竊鈎”兩個動賓結構組成:
- 盜:《說文解字》釋為“私利物也”,指非法占有他人物品
- 玉:古代象征貴重禮器,《禮記》載“君子比德于玉”
- 竊:《廣雅》解作“盜也”,與“盜”形成同義互文
- 鈎:原指衣帶鈎,《莊子·胠箧》雲“彼竊鈎者誅”,喻指微物
二、典故溯源
核心典出《莊子·胠箧》:“彼竊鈎者誅,竊國者為諸侯”,後演化為“竊鈎者誅,竊國者侯”。明代《醒世恒言》将其凝練為“盜玉竊鈎”的對稱結構,暗含對社會不公的批判。
三、現代語義解析
- 表層義:指盜竊行為的兩種形态——既偷盜貴重玉器也竊取普通衣鈎
- 引申義:
- 諷喻法律對不同階層違法行為的雙重标準
- 警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訓誡意義
- 現代多用于批判特權階層違法不究的現象
本釋義參考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成語條目,并溯源至中華書局《莊子集釋》經典注本。
網絡擴展解釋
“盜玉竊鈎”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通過以下要點解析:
1.基本釋義
- 字面拆解:“盜玉”指竊取玉石(貴重物品),“竊鈎”指偷取衣鈎(普通物品),二者組合後比喻一切大小竊取行為,無論所竊之物貴賤。
- 引申義:泛指以非法或不正當手段謀取利益的行為,強調手段的隱蔽性或不道德性。
2.出處與背景
- 出自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清吏條陳》,原文提到:“盛宣懷不過郵傳部大臣耳,倘使處于總協理大臣地位,則盜玉竊鈎,何事尚不可為。”
- 此例以清末官員盛宣懷的潛在貪腐可能性,暗指權力越大,越可能濫用職權謀私。
3.結構與使用場景
- 結構特點:通過“玉”(象征高價值)與“鈎”(象征低價值)的對比,強調竊取行為的廣泛性。
- 適用語境:多用于批評貪腐、盜竊或商業欺詐等行為,例如:
- 描述官員貪污公款(“盜玉”)與基層職員挪用小額財物(“竊鈎”);
- 指代企業高管侵吞資産與普通員工占小便宜等層級不同的不當行為。
4.近義延伸
- 類似成語如“偷雞摸狗”“監守自盜”,但“盜玉竊鈎”更強調行為範圍從重大到輕微的全覆蓋,且隱含對權力濫用的諷刺。
如需進一步查閱具體文獻案例,可參考《清史稿》或近代史資料中關于清末吏治的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白領階層保兒赤本固邦甯邊才辯雪臕滿操場暢目車兵承風徹曙從女打鑔丹麯丹葉的的圓等份,等份兒丁部定距頂真續麻低息遁天之刑恩潤繁會繁碎棐彜姽嫿海鷗還飇隳膽抽腸楗柱教職機灌旌典狼須鸾鳳友棉茸茸名實難副逆命陪裨千字文曲韻榮班三十二相山戎身受說不上嘴說古道今田苗天仙缇襲蛙渚尾部微徑污官無如之奈閑不容發相善相宜歇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