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辭祿的意思、辭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辭祿的解釋

辭去爵祿。《漢書·張安世傳》:“ 安世 以父子封侯,在位太盛,乃辭祿。”《三國志·魏志·田疇傳》:“有司劾 疇 狷介違道,苟立小節,宜免官加刑。 太祖 重其事,依違者久之。乃下世子及大臣博議,世子以 疇 同於 子文 辭祿, 申胥 逃賞,宜勿奪以優其節。” 南朝 梁 江淹 《詣建平王上書》:“夫 魯連 之智,辭祿而不返; 接輿 之賢,行歌而忘歸。”《續資治通鑒·元泰定帝泰定二年》:“冬,十月,戊寅朔, 張珪 歸 保定 上冢,以病辭祿,不允。”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辭祿”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含義為辭去爵位和俸祿,常見于曆史文獻中,用以描述官員主動放棄官職或朝廷賞賜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2.曆史用例與出處

3.文化内涵

4.近義詞與關聯詞

5.現代延伸

現代語境中,“辭祿”可引申為主動放棄高薪職位或物質利益,強調淡泊名利的價值觀。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人物的辭祿典故,可參考《漢書》《三國志》等史書原文或權威注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标題:辭祿——一個有着悠久曆史的詞語

辭祿是一個古老的詞語,它源于中國傳統文化。拆分部首可分為“辭”和“祿”。根據《康熙字典》的解釋,這個詞的主要筆畫是辶和禸。辭祿是兩個意義相近的詞彙組合而成的,具有豐富的内涵和曆史背景。

辭祿一詞來源于古代中國,最早出現在《論語》這本經典文獻中。在古代社會中,辭祿代表着官員的薪俸或工資。它也可以指裁撤官職或辭退官員的行為。在古代社會,官員所得薪俸或待遇不同,取決于級别和職務。

在繁體字中,辭祿的寫法與簡體字并無太大區别。辭的繁體字是辭,祿的繁體字是祿。雖然寫法有所不同,但兩個字的含義和用法仍然相同。繁體字的使用主要在台灣、香港和澳門等地。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和現在有所不同。辭祿的古代寫法是辭祿,其中辭的寫法為辭字旁加上“舌”字旁,而祿的寫法是“示”字旁加上“禾”字旁來構成。盡管字的形态有所變化,但它們在古代的含義依然是指官職或待遇。

以下是一些關于辭祿的例句:

1. 他因犯錯被辭祿了。

2. 擔任此職位需要具備高祿高官的功績。

3. 他自願辭去祿位,追求更高的境界。

組詞方面,根據辭祿的意義,辭詞可以和祿詞搭配使用,例如:辭職、離職,祿位、高祿等。

辭祿屬于古代中國社會的官場用語,因此它沒有太多的近義詞和反義詞。然而,如果從不同的角度考慮,可以将辭祿的意義和詞性與其他相關詞語進行類比,例如:增職與降職、晉升與降級。

總而言之,辭祿是一個有着悠久曆史的詞語,它代表着古代社會的官員薪俸和權力。通過了解其來源、繁體字、古代寫法和例句,我們能更好地理解辭祿這個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