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慚震的意思、慚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慚震的解釋

亦作“慙震”。羞慚震驚。 南朝 梁簡文帝 《上菩提樹頌啟》:“學謝稽古,思非沉鬱,不足以光揚盛德,髣髴一隅,顧恧芻言,伏紙慙震。”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慚震”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詞義

拼音為cán zhèn,意為羞慚震驚,表示因自身不足或行為失當而感到羞愧與震撼的複雜情緒(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多寫作“慙震”,屬于同義複詞結構,即“慚”與“震”均表情感,共同強化情緒表達。

二、引文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南朝梁簡文帝的《上菩提樹頌啟》,原文為:“學謝稽古,思非沉鬱,不足以光揚盛德,髣髴一隅,顧恧芻言,伏紙慙震。”此處作者以“慚震”表達對自己文章未能充分彰顯佛法莊嚴的羞愧與震撼( )。

三、用法說明

  1. 語境特點:多用于書面語,尤見于古代或仿古文體,表達強烈的情感矛盾。
  2. 近義關聯:可與“顧影慚形”“大言不慚”等含“慚”字的成語聯動理解()。
  3. 現代適用:當代使用較少,但在描述曆史人物心理或文學創作中仍可恰當運用。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相關詞彙擴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慚震(zàn zhèn)是一個漢語詞語,常用于形容人因為犯錯或做了某些不好的事情而感到非常羞愧和慚愧的情緒。下面來逐步解析這個詞語。 【拆分部首和筆畫】 慚震的拆分部首是“心”,部首表示詞的大體意義或思想,也代表了該詞的一些内涵特點。慚震的總體筆畫數為11。 【來源】 慚震一詞最早出現在《爾雅》這部古代辭書中,作為“恐懼崇拜”的意思。後來演化成表示自責、愧疚和羞愧的情緒。 【繁體】 慚震的繁體字為“慚震”,在繁體字體系中也能夠表達相同的意思。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慚震的字形略有不同。慚的古代寫法為“慙”,其中的“敢”字旁表示詞義的一部分,表達了内心的自責和愧疚;震的古代寫法為“顁”,表示内心的動蕩和震撼。 【例句】 1. 我做錯了事,對朋友感到非常慚震。 2. 他因為辱罵老師而感到内心慚震。 3. 面對自己的過錯,他情不自禁地陷入了深深的慚震之中。 【組詞】 有關于慚震的組詞有: 1. 自責 2. 羞愧 3. 悔恨 4. 愧疚 5. 忏悔 【近義詞】 與慚震意義相近的詞有: 1. 惋惜 2. 後悔 3. 沮喪 4. 自愧不如 5. 忏悔 【反義詞】 與慚震意義相反的詞有: 1. 得意 2. 無愧 3. 驕傲 4. 滿足 5. 自信 希望上述内容能夠滿足您的需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歡迎再次咨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