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禄的意思、辞禄的详细解释
辞禄的解释
辞去爵禄。《汉书·张安世传》:“ 安世 以父子封侯,在位太盛,乃辞禄。”《三国志·魏志·田畴传》:“有司劾 畴 狷介违道,苟立小节,宜免官加刑。 太祖 重其事,依违者久之。乃下世子及大臣博议,世子以 畴 同於 子文 辞禄, 申胥 逃赏,宜勿夺以优其节。” 南朝 梁 江淹 《诣建平王上书》:“夫 鲁连 之智,辞禄而不返; 接舆 之贤,行歌而忘归。”《续资治通鉴·元泰定帝泰定二年》:“冬,十月,戊寅朔, 张珪 归 保定 上冢,以病辞禄,不允。”
词语分解
- 辞的解释 辞 (辭) í 告别:告辞。辞诀。辞行。辞世。辞别。 不接受,请求离去:辞职。辞呈。 躲避,推托:不辞辛苦。辞让。辞谢。推辞。 解雇:辞退。 同“词”。 优美的语言:辞藻。修辞。 讲话;告诉:“请辞于
- 禄的解释 禄 ù 古代官吏的俸给:禄米。禄位(借指官职)。禄蠹(指追求官禄的人)。禄食。俸禄。无功受禄。 福:“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姓。 笔画数:; 部首:礻;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辞禄"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汉语词汇,主要从古代政治制度和士人品格的角度进行理解。其核心含义及解释如下:
一、字面释义与核心含义
"辞禄"指主动辞去官职及其相应的俸禄。其中:
- "辞":意为推辞、辞让、谢绝。
- "禄":指古代官员的俸禄、薪俸,是担任官职所获得的经济报酬。
因此,"辞禄"即拒绝或放弃官职带来的俸禄收入。
二、历史背景与具体表现
- 归隐不仕:最常见的情形是士人因不满时政(如朝纲混乱、奸佞当道)、追求个人志向(如向往山林、潜心学问)或遵循道德准则(如守孝、避嫌),而选择辞官归隐,自然也就放弃了俸禄。这体现了古代士大夫"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哲学。
- 谦让不受:在特定场合,如皇帝赏赐、升迁加禄时,臣子出于谦逊、自省或表示不敢居功,会主动辞让部分或全部新增的俸禄赏赐。这种行为被视为一种美德。
- 特殊情境下的拒绝:在涉及利益冲突、避嫌或表达抗议时,官员也可能以"辞禄"作为姿态或实际行动。
三、文化内涵与精神价值
"辞禄"行为超越了简单的经济放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精神:
- 淡泊名利的高洁品格:主动放弃俸禄,彰显了士人不为物质利益所动,追求精神自由和道德完善的崇高境界。这与道家"无为"、儒家"安贫乐道"的思想有相通之处。
- 独立人格与气节:在政治黑暗或个人原则受挑战时,"辞禄"是士人维护尊严、保持独立人格和不与浊世同流合污的一种决绝姿态,体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节。
- 对功名利禄的超越:它代表了对世俗功名利禄价值的反思和超越,将个人价值定位于道德修养、学问追求或精神自由,而非官位高低和俸禄多寡。
四、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 辞官 vs 辞禄:"辞官"侧重于辞去官职本身,是行为的主体;"辞禄"则更强调辞去官职带来的俸禄,是行为的经济后果或特定表现。辞官通常意味着辞禄,但辞禄不一定都伴随辞官(如辞让新增赏赐)。
- 归隐:"辞禄"常是"归隐"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或必然结果,但"归隐"更侧重退居山林、不问世事的生活状态。
总结
"辞禄"是中国古代士人阶层特有的一种行为选择和道德表达,指主动辞去官职俸禄。它不仅是经济层面的放弃,更深刻体现了士人对独立人格的坚守、对高洁品行的追求以及对世俗名利价值的超越,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淡泊名利、崇尚气节精神的重要体现。
主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 - "辞禄"词条释义及例证。
- 《辞源》(商务印书馆) - 对"禄"及古代官制的解释,辅助理解"辞禄"背景。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 "辞"、"禄"单字释义及复合词例证。
网络扩展解释
“辞禄”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含义为辞去爵位和俸禄,常见于历史文献中,用以描述官员主动放弃官职或朝廷赏赐的行为。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 “辞禄”由“辞”(推辞、拒绝)和“禄”(俸禄、爵位)组成,字面意为拒绝接受官职或朝廷给予的俸禄。其核心意义是主动放弃权位或物质利益,通常与淡泊名利、高风亮节的品格相关。
2.历史用例与出处
- 《汉书·张安世传》:西汉大臣张安世因家族显赫、权势过盛,为避嫌而“辞禄”,即主动辞去封赏。
- 《三国志·魏志·田畴传》:田畴因坚守气节被弹劾,世子曹丕以“子文辞禄”类比,主张尊重其选择。这里的“子文”指春秋楚国令尹子文,他多次辞去俸禄,成为典故。
- 南朝江淹《诣建平王上书》:文中以“鲁连辞禄”为例,赞扬鲁仲连功成不居的高尚情操。
3.文化内涵
- 体现儒家价值观:古代士人常通过“辞禄”表达对清廉、节操的追求,符合儒家“重义轻利”的思想。
- 政治避嫌或自保:部分官员辞禄是为避免权力过大招致祸患,如张安世之举。
4.近义词与关联词
- 近义词:辞官、退隐、让爵。
- 反义词:受禄、贪禄、恋栈。
5.现代延伸
现代语境中,“辞禄”可引申为主动放弃高薪职位或物质利益,强调淡泊名利的价值观。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历史人物的辞禄典故,可参考《汉书》《三国志》等史书原文或权威注解。
别人正在浏览...
闇没半拉子豹死留皮八咏苍髯如戟裳衣场园痴顽老骀背褡连登霄地门短行咄喏方伯谦访求沸潭辐照虢国夫人还踵豪牦豪姓黄衫秽黩交让木技佞金吾不禁羁牵九牛一毛久视均人局琐诳謼愧情蜡嘴礼记冥邈愍书濆瀑骈立慓勇裒索瞧科起更射粮军深眷沈犀算间孙吴俗仪陶性天师天语芜薉瞎聊仙岑相对无言县帖小脚船遐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