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附庸風雅的意思、附庸風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附庸風雅的解釋

[mingle with men of letters and pose as a lover of culture] 指某些人為了裝點門面而結交名士,從事有關文化活動,以示自己有一定的文化素養

詳細解釋

指某些人為裝點門面,追隨結交名士,從事有關文化方面的活動(多含貶義)。風雅,本指《詩經》中的《國風》《大雅》《小雅》等,這裡泛指文化。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釋諺·臨川夢》:“ 錢牧翁 評騭 陳仲醇 ,謂聊可裝點山林,附庸風雅。” 柳亞子 《<胡寄塵詩>序》:“既不得逞,則塗飾章句,附庸風雅,造為艱深以文淺陋。”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六章二:“為了附庸風雅,不得不矯揉造作一番,騙騙自己而已。”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附庸風雅”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1. 基本釋義
指缺乏文化修養的人為了裝點門面,刻意結交文人或參與文化活動,以僞裝成有教養、有風度的形象。該詞帶有貶義,常用于諷刺表面追求文化而内在空虛的行為。

2. 詞源與結構

3. 出處與演變
最早見于清代文學作品,如吳趼人《情變》中描述鹽商“附庸風雅”修建花園,以及李寶嘉《官場現形記》中的類似用法。最初僅指“追隨文化”,後逐漸演變為貶義。

4. 使用場景與例句

5. 相關辨析

這一成語揭示了文化表象與内在修養的割裂,提醒人們真正的風雅需以學識積澱為基礎,而非流于形式。

網絡擴展解釋二

附庸風雅 附庸風雅這個詞指的是那些模仿别人的文化興趣,隻是追隨時尚潮流而不是真正熱愛其中内涵的人。這樣的人通常隻是表面上裝作很懂行,實際上并沒有真正的了解或欣賞所追隨的事物。 拆分部首和筆畫 附庸風雅可以拆分成三個部分,它們分别是“⿰阝侖”、“⿱從車”和“⿰阝東”。整個詞的筆畫數為13畫。 來源 《附庸風雅》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小說《警世通言》中。在小說中,他用這個詞來形容那些隻是追隨兒女情長卻無真正才情的人。 繁體字 附庸風雅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寫作“附隨風雅”。 例句 他隻是為了裝飾自己的形象而追隨一些藝術家,真是個附庸風雅的人。 組詞 附庸、風雅 近義詞 模仿、隨波逐流 反義詞 真正、獨立思考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