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勤勉而又有才能。《晉書·武帝紀》:“其條勤能有稱尤異者,歲以為常。吾将議其功勞。”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話·額外主事甄别》:“向例額外主事三年期滿甄别。其勤能者以主事選用,不及者改助教、博士等官。”
“勤能”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詳細解析:
指勤勉而又有才能,強調勤奮與能力的結合。該詞源自古籍:
常見于成語“勤能補拙”(qín néng bǔ zhuō),意為勤奮可以彌補天賦的不足。該成語:
需注意“勤能”在現代漢語中較少單獨使用,更多以成語形式出現。其結構中的“能”并非指“能力”,而是“能夠”之意,整體構成條件關系(“隻要勤奮,就能夠...”),這與古代單獨使用時的并列結構(勤奮+才能)有所不同。
勤能指的是能夠勤奮、努力工作的能力和品質。它代表了一個人具有刻苦、努力工作的态度,不怕困難,能夠持之以恒地追求目标。
拆分“勤”的部首為力,它是表示力量、勢能的意思;拆分“能”的部首為自,它表示自己、個體。勤的筆畫數為11,能的筆畫數為6。
“勤能”一詞源于《孟子·告子上》:“勤能補拙”,意為通過勤奮可以彌補自己的不足。在繁體字中,勤能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代漢字寫法中,勤能的寫法并未有太大變化,仍然是由勹和自組成。勹是在自的上方加一橫,表示某種動作的手勢。
1. 他一直很勤能,每天早上都起得很早并且工作到很晚。
2. 隻有通過勤能補拙,我們才能取得更大的進步。
勤能補拙、勤能補拙則無所不能
勤奮、努力、刻苦、用功
懶惰、懈怠、敷衍、懶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