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灑金箋。一種敷灑金粉的箋紙。 後蜀 花蕊夫人 《宮詞》之四四:“擘開五色銷金紙,碧鎖窗前學草書。”
銷金紙(xiāo jīn zhǐ)是一種傳統工藝紙張,其核心特征是通過敷灑或貼附金箔、金粉進行裝飾,形成華麗的外觀。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定義
銷金紙即“灑金箋”,屬于古代箋紙的一種,表面用金箔或金粉裝飾,常見于唐宋時期。其工藝包括直接灑金粉或貼金箔,使紙張呈現金色紋樣,多用于書法、宮廷文書或詩詞創作。
文學與曆史記載
後蜀花蕊夫人在《宮詞》中寫道:“擘開五色銷金紙,碧鎖窗前學草書”,描述了宮廷中使用這種華麗紙張的場景。宋代《玉海》也提到“禦制粉箋銷金紙”,說明其曾被皇室專用。
引申含義
除實物外,該詞衍生出成語用法,比喻“外表華美卻内在空虛的事物”。例如形容徒有其表的文章或裝飾過度的物品,強調形式與實質的不匹配。
注:銷金紙與灑金箋為同物異名,兩者均指金飾紙張,但“銷金”側重工藝(貼金箔),“灑金”側重技法(灑金粉)。
銷金紙(xiāo jīn zhǐ),是一種傳統的裝飾材料,通常用于包裝禮品和繪制美術作品。
《銷金紙》這個詞由“銷”、“金”、“紙”三個字組成。其中,“銷”字的部首是“钅”,拼音為xiāo,筆畫為9;“金”字的部首是“钅”,拼音為jīn,筆畫為8;“紙”字的部首是“糸”,拼音為zhǐ,筆畫為7。
銷金紙最早起源于古代的宮廷儀式。它由特制的紙張制成,表面塗有金屬粉末以增加光澤和華麗感,故而得名銷金紙。
銷金紙的繁體字為「銷金紙」。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銷、金、紙的形狀與現代稍有不同。古時候的銷字像一個立起來的“钅”字,表達了金屬燃燒的形态。金字的上方有兩個點,表示寶貴的金屬礦物。紙字則是由纟和氏兩個部分組成,纟代表絲綢,氏表示紙張的形态。
她用一張華麗的銷金紙包裝了禮物。
金紙、緊金紙、彩金紙、瓊紙、紙錠
金箔、金膜、金紋紙
素紙、普通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