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選輯;編修。《晉書·摯虞束晳傳贊》:“ 摯虞 博聞, 廣微 絶羣。財成禮度,刊緝遺文。”《唐六典·中書省》:“集賢院學士掌刊緝古今之經籍,以辨明邦國之大典。”
“刊緝”是一個漢語詞彙,綜合多個來源的解釋如下:
“刊緝”指對書籍、文獻等進行選輯、編修和校勘,強調通過整理修訂确保内容的準确性和完整性。例如《晉書》中提到“刊緝遺文”,即指整理前代文獻。
多用于描述古籍整理、文獻修訂等工作,如學術研究中對古籍的校勘,或出版行業對書稿的編輯加工。
該詞在現代使用頻率較低,更常見的同義表述為“編纂”“校訂”等。如需進一步了解近義詞或反義詞,可參考來源。
《刊緝》是一個漢字詞語,既有名詞的意義,又有動詞的意義。
作為名詞,它指的是刊登和緝拿的合稱,即指發布通緝令并追捕
作為動詞,它指的是刊登和緝拿這兩個行為本身。用于描述發布通緝令和進行逮捕犯人的行動。
《刊緝》是由“刀”和“纟”兩個部首組成。
“刀”是一個常見的部首,表示與刀有關的事物。
“纟”是一個紡織品的部首,表示與紡織品有關的事物。
《刊緝》的筆畫數是11畫。
《刊緝》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通緝令常常會被貼在公共場所,以便廣大民衆幫助緝捕犯人。這個詞正是由此演變而來。刊指的是刊登通緝令,緝指的是緝拿犯人。
《刊緝》的繁體字是「刊緝」。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對于《刊緝》這個詞而言,古時的寫法是「刊嵇」。
以下是關于《刊緝》的例句:
1. 警方已經刊緝了逃犯的通緝令。
2. 緝捕隊展開了一場大規模的刊緝行動。
以下是一些與《刊緝》相關的組詞:
刊登、緝拿、緝兇、通緝
近義詞:布告、宣布、啟事
反義詞:釋放、寬縱、贖罪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