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大公報的意思、大公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大公報的解釋

日報。1902年6月,英斂之創刊于天津。1916年售于王郅隆。1926年由胡鼎昌、胡政之、張季鸾接辦。先後出上海、漢口、重慶、香港、桂林等版。1949年1月,天津解放後改組為《進步日報》,後與上海版合并,于1956年10月遷北京,1966年9月停刊。香港版《大公報》繼續出版。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大公報》是中國近代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中文報紙,其詞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釋義

“大公報”一詞源自“忘己之為大,無私之謂公”的核心理念,既指代報紙名稱,也蘊含其辦報宗旨:以公正立場服務公衆,傳播真實新聞,啟迪民智。

二、曆史沿革

  1. 創刊背景
    1902年6月17日由英斂之在天津法租界創辦,初期以“開風氣、牖民智”為宗旨,支持維新變法,敢于抨擊時弊。
  2. 發展階段
    • 1916年由王郅隆接手,胡政之任總編輯,關注五四運動等重大事件。
    • 1926年吳鼎昌、胡政之、張季鸾組成“新記公司”接辦,提出“不黨、不賣、不私、不盲”的“四不”方針,進入鼎盛時期。
  3. 抗戰時期
    六次遷館(天津、上海、漢口、重慶、桂林、香港),堅持抗日報道,1941年獲美國密蘇裡大學新聞學院“最佳新聞服務獎”。

三、社會影響

四、詞性擴展

作為名詞,既指實體報刊,也象征獨立、客觀的新聞精神。在當代語境中,多用于媒體研究或曆史讨論,日常使用較少。

注:如需完整曆史事件年表或具體報道案例,可參考(大公網大事記)和(全國報刊索引數字化檔案)。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大公報》這個詞是指一種中國的日報。拆分部首是大、公、報,其中“大”是部首,表示大小的意思;“公”也是部首,表示公共、共同的意思;“報”是一個單獨的漢字,表示報紙的意思。根據這些部首和筆畫,可以得出《大公報》這個詞一共有8個筆畫。 《大公報》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民國時期。它是由一位名叫孫文的中國革命家創辦的,最初創辦的目的是為了宣傳他的革命思想和推動政治變革。後來,《大公報》逐漸發展壯大,成為民國時期最具影響力的報紙之一。 在繁體字中,《大公報》這個詞的寫法是「大公報」。 古時候,《大公報》這個詞的漢字寫法與現在相差不大,沒有太大的變化。 以下是一個例句: 《大公報》是一家重要的媒體機構,它扮演着傳遞新聞信息和社會觀點的重要角色。 一些相關的組詞包括:大公、公報、報紙。 近義詞有:新聞、報刊、日報。 反義詞可以是:噪音、謠言、保密。 希望這些信息對您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