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家人,家屬。 唐 白居易 《自喜》詩:“自喜天降我少緣,家徒行計兩翩翩。身兼妻子都三口,鶴與琴書共一船。”
(2).特指家中的仆人。 唐 白行簡 《李娃傳》:“ 天寶 中,有 常州 刺史 滎陽 公者,略其名氏,不書。時望甚崇,家徒甚殷。”
“家徒”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家人、家屬
指家庭中的親屬成員。例如唐代白居易《自喜》詩中提到:“自喜天降我少緣,家徒行計兩翩翩。身兼妻子都三口,鶴與琴書共一船。” 這裡的“家徒”即指詩人與其妻兒組成的家屬。
特指家中的仆人
在部分文獻中,“家徒”專指家内仆役。如唐代白行簡《李娃傳》描述:“天寶中,有常州刺史滎陽公者……時望甚崇,家徒甚殷。” 此處的“家徒甚殷”意為家中仆從衆多。
以上釋義綜合了唐代詩文用例及權威詞典解釋。若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曆史演變,可參考相關古籍或語言學資料。
"家徒"的意思是指家庭貧困、家境貧乏的狀态。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宀"和"土",宀象征房屋,土象征土地,表示房屋和貧困之間的關系。它的筆畫總共有12畫。
《家徒》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孟子·告子下》一書中,原句是:“不玄課,不家徒。”意思是說一個人如果沒有博學的課程,就會使家境貧困。後來,這個詞逐漸成為一個指代家庭貧窮的詞語。
《家徒》的繁體字是「傢徒」。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是不固定的,因此《家徒》這個詞在古代會有多種不同的寫法。
他們家境貧困,真是家徒四壁。
家徒四壁、家徒戶曉、家徒蓬戶
家境貧寒、窮困潦倒
家道興旺、富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