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大公报的意思、大公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大公报的解释

日报。1902年6月,英敛之创刊于天津。1916年售于王郅隆。1926年由胡鼎昌、胡政之、张季鸾接办。先后出上海、汉口、重庆、香港、桂林等版。1949年1月,天津解放后改组为《进步日报》,后与上海版合并,于1956年10月迁北京,1966年9月停刊。香港版《大公报》继续出版。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大公报》是中国近代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中文报纸,其词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释义

“大公报”一词源自“忘己之为大,无私之谓公”的核心理念,既指代报纸名称,也蕴含其办报宗旨:以公正立场服务公众,传播真实新闻,启迪民智。

二、历史沿革

  1. 创刊背景
    1902年6月17日由英敛之在天津法租界创办,初期以“开风气、牖民智”为宗旨,支持维新变法,敢于抨击时弊。
  2. 发展阶段
    • 1916年由王郅隆接手,胡政之任总编辑,关注五四运动等重大事件。
    • 1926年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组成“新记公司”接办,提出“不党、不卖、不私、不盲”的“四不”方针,进入鼎盛时期。
  3. 抗战时期
    六次迁馆(天津、上海、汉口、重庆、桂林、香港),坚持抗日报道,1941年获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最佳新闻服务奖”。

三、社会影响

四、词性扩展

作为名词,既指实体报刊,也象征独立、客观的新闻精神。在当代语境中,多用于媒体研究或历史讨论,日常使用较少。

注:如需完整历史事件年表或具体报道案例,可参考(大公网大事记)和(全国报刊索引数字化档案)。

网络扩展解释二

《大公报》这个词是指一种中国的日报。拆分部首是大、公、报,其中“大”是部首,表示大小的意思;“公”也是部首,表示公共、共同的意思;“报”是一个单独的汉字,表示报纸的意思。根据这些部首和笔画,可以得出《大公报》这个词一共有8个笔画。 《大公报》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它是由一位名叫孙文的中国革命家创办的,最初创办的目的是为了宣传他的革命思想和推动政治变革。后来,《大公报》逐渐发展壮大,成为民国时期最具影响力的报纸之一。 在繁体字中,《大公报》这个词的写法是「大公報」。 古时候,《大公报》这个词的汉字写法与现在相差不大,没有太大的变化。 以下是一个例句: 《大公报》是一家重要的媒体机构,它扮演着传递新闻信息和社会观点的重要角色。 一些相关的组词包括:大公、公报、报纸。 近义词有:新闻、报刊、日报。 反义词可以是:噪音、谣言、保密。 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