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護天子陵墓的長官。《後漢書·城陽恭王祉傳》:“ 建武 二年,以皇祖、皇考墓為 昌陵 ,置陵令守視。”《新唐書·禮樂志四》:“皇帝至行宮,即齋室。陵令以玉冊進署。”
“陵令”是中國古代官職名稱,主要職責為守護和管理帝王陵墓。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陵令是古代負責天子陵墓守衛與日常管理的專職官員。其名稱最早見于《後漢書》,東漢光武帝建武二年(公元26年)設置昌陵陵令,負責皇祖、皇考墓的守視工作。
唐代的職能擴展
唐代陵令又稱“陵署令”或“陵台令”,品級依陵墓等級從五品至從八品下不等。其職責不僅包括守衛山陵,還需主持日常供奉儀式、管理陵戶,并定期向朝廷進獻祭品。唐代中期,陵令的隸屬機構從太常寺調整為宗正寺,體現了對皇家陵寝管理的進一步重視。
行政特點
陵令兼具中央與地方官雙重屬性,常需與當地縣令協作處理事務。例如《新唐書》記載,皇帝谒陵時,陵令需負責玉冊等祭祀文書的準備與呈遞。
曆史意義
該官職的設置反映了古代“事死如事生”的禮制觀念,通過專職官員維護皇家陵寝的莊嚴性與祭祀體系的延續性。其職能演變(如唐代隸屬關系變化)也映射出古代官僚制度的調整過程。
《陵令》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祭拜陵墓時所奏的樂曲。
《陵令》的部首是阝(阜)部,同時它也是一個獨體字。它的筆畫數是9。
《陵令》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的出處是唐代的古籍。在繁體中,《陵令》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時候,漢字《陵令》通常采用的是篆書字體,這是一種古代的字體風格,形狀和現代書寫有所不同。
1. 今天我們舉行了盛大的陵令儀式,向先祖們表示敬意。
2. 這首陵令是由我國著名音樂家創作的,非常動人。
陵墓、陵園、陵祭、令人、令願
祭樂、禮樂、墓樂
祭祀、追悼、哀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