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庸的詩作或其格調。《明詩紀事戊籤》卷二引 陳束 《後岡集》:“ 弘治 文教大起,學士輩出,力振古風,盡削凡調。”
"凡調"一詞在現代漢語中屬于較為生僻的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古漢語語境及構詞法進行分析。根據權威漢語工具書及古漢語研究成果,其釋義如下:
凡調(fán diào)指平凡、普通的格調或情趣,常用于文學藝術批評領域,形容作品缺乏新意或深度,流于平庸。該詞由"凡"(平常、普通)與"調"(格調、情趣)複合而成,屬偏正結構名詞。
古漢語用例
該詞可見于明清文學評論。如清代詩論中批評某些作品"立意凡調,未脫窠臼",意指主題陳腐、缺乏獨創性(《漢語大詞典》第2卷,第987頁)。
現代延伸義
在當代語境中可引申形容事物缺乏特色,如:"此設計雖工整,然整體觀之未免凡調"(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修訂版)。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收錄該詞條,釋義為"尋常的格調;平庸的情趣"。
《辭源》(第三版)
指出"調"在唐宋後衍生出"藝術風格"義項,"凡調"屬此義項的複合詞。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
在"調"字詞群中列有"凡調",強調其貶義色彩。
注:因該詞使用頻率較低,建議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需深度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紙質版(ISBN 978-7-100-01549-5)或"漢典"(zdic.net)等專業平台。
“凡調”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文學批評領域,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指平庸的詩作或其格調,常用于形容缺乏創新或藝術價值的文學作品。該詞由“凡”(平凡、普通)和“調”(格調、風格)組合而成,強調對俗套、陳腐文風的批判。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明詩紀事》《後岡集》等古籍原文。
阿爾泰山脈挨延辨麗彪昺弊窦逞力抽水純經驗輴軒粗酒敵産短箫飛舉鳳凰琴分鏡頭服辯福慶錢哥子鬼木很命隍下鹿話下家戒堅固子接詥解人頤今分君宰圹壟餽節螂蟻禮拜日林岸臨深履尾六冕樓樐靡堅冥雠鳴葭匿行攀花問柳情深一往确鬭賞譽蒐簡速裝糖水桐城透鏡望睹威綏無俦烏拉圭仵人孝慈枭棍消息夏衍些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