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返初服的意思、返初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返初服的解釋

(1).語本《楚辭·離騷》:“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将復修吾初服。”後以“返初服”謂辭官歸田。 南朝 齊 劉繪 《入琵琶峽望積布矶》詩:“誓将返初服,歲暮請為鄰。” 唐 李白 《朝下過盧郎中叙舊遊》詩:“何由返初服,田野醉芳樽。” 明 何景明 《發京邑》詩之一:“駕言返初服,行矣遂林臯。”

(2).謂僧尼還俗。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印度總述》:“罹咎犯律,僧中科罰,輕則衆命訶責,次又衆不與語,重乃衆不共住。不共住者,斥擯不齒,出一住處,措身無所,羇旅艱辛,或返初服。” 唐 陳子昂 《館陶郭公姬薛氏墓志銘》:“年十五,大将軍薨,遂剪髮出家……遂返初服而歸我 郭公 。” 明 馮夢龍 《情史·情緣·崔英》:“惟使夫人陰勸 王 蓄髮,返初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返初服”是漢語中具有典故色彩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向“回歸本心、重拾初心”的哲學理念。該詞源自屈原《離騷》“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将複修吾初服”,原指辭官歸隱後重新穿上未仕時的素衣,後經語義演變形成三層内涵:

一、字面義解析 “初服”指代未仕者所穿的素色衣冠,見于《漢語大詞典》對“初服”的釋義:“未仕時之服,與‘朝服’相對”(來源:商務印書館《漢語大詞典》第2卷)。動詞“返”強調動作的逆向回歸,構成“返回初始狀态”的意象組合。

二、引申義發展 在文學語境中衍生出三重象征:

  1. 政治隱喻:表達對官場失望後的歸隱抉擇,如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延續的隱逸傳統
  2. 道德堅守:指在濁世中保持高潔品性,參考《楚辭集注》對“初服”的注解(來源:中華書局《楚辭補注》)
  3. 精神回歸:現代語義擴展為對人生初心的追尋,見于《中國典故大辭典》相關詞條(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

三、語義演變軌迹 據《古漢語詞義演變研究》記載(來源:北京大學出版社),該詞經曆了“服飾象征→仕隱選擇→道德理想→普世價值”的四階段演變,現代多用于表達突破現實困境後對本質價值的重新認知,成為中華文化中“初心”概念的重要載體。

網絡擴展解釋

“返初服”是一個源自古典文獻的詞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其解釋及出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說明:

一、辭官歸田

  1. 詞源與定義
    該詞最早出自《楚辭·離騷》:“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将複修吾初服。” 這裡的“初服”指未出仕時的素樸服飾,後引申為辭去官職、回歸田園生活。例如:

    • 南朝齊劉繪《入琵琶峽望積布矶》詩:“誓将返初服,歲暮請為鄰。”
    • 唐代李白《朝下過盧郎中叙舊遊》:“何由返初服,田野醉芳樽。”
  2. 文化意涵
    這一用法多表達士大夫對官場紛争的厭倦,轉而追求隱逸自由的生活,是古代文人常見的歸隱主題。

二、僧尼還俗

  1. 宗教背景
    唐代玄奘在《大唐西域記》中記載,僧尼若觸犯戒律被逐出寺院,需“返初服”即脫下僧衣、恢複世俗身份。

  2. 社會意義
    此含義反映了古代宗教制度中對修行者的約束,以及還俗行為的社會接納問題。

相關延伸

“返初服”既可指文人辭官,也可指僧尼還俗,需結合具體語境區分。其核心均指向脫離原有身份、回歸本源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

暴謾邊炮貶殺不受歡迎蟾吻赤爵銜丹書雠憾喘嗽鹑贲促路倒大帝號耿怆供尖號坎兒和鼓烘騰黃桐嘩然豗喧講樹緝盜祲厲巾箱積疏九荒空砦樂山蓮池烈栗裡勾外連柳嚲莺嬌龍阙履水珠漫不加意滿志穆天子囊漏貯中年少氣盛迫诘敲打切麪清濆青翳毬寒搉場三害生翠石級雙雙水沫說法台私燕田阱條分縷析頭功無墨水骛趨謝家拟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