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生效的意思、生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生效的解釋

[go into effect;come into force] 發生效力

自籤字之日起生效

詳細解釋

發生效力。 茅盾 《霜葉紅似二月花》十:“ 朱行健 這老頭子在縣裡發動的‘公呈’,究竟能不能生效?” 範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二章第四節:“五品官以上受永業田,不得在狹鄉,隻許在寬鄉接受無主荒地。這個規定是否生效,是很可疑的。”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生效在漢語中作為動詞使用,指法律、規章、合同、措施等開始産生效力或作用。其核心含義強調從某一時間點起正式具備約束力或實際效果。

一、基本釋義

指規則、條款、文件等經過法定程式或約定條件後,正式産生法律效力或實際作用。例如:

“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自2021年6月1日起生效。”(《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二、語法特征

常與時間狀語搭配,如“自……起生效”“立即生效”。需通過正式程式(如籤署、公告)觸發效力,區别于自然生效概念。

三、近義詞辨析

四、古代漢語溯源

“生效”在古籍中已存在複合詞用法,如《後漢書·方術傳》載“藥石既具,而病不生效”,此處指治療産生效果(漢語大詞典出版社《漢語大詞典》第7卷)。

五、現代法律場景應用

在合同法中,生效需滿足“當事人締約能力+真實意思表示+内容合法”三要件(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143條)。國際條約則需經批準或交換文書後生效(《維也納條約法公約》第24條)。


權威來源: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1168頁
  2. 《漢語大詞典》(縮印本),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年,第4762頁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國法制出版社,2020年
  4. 《維也納條約法公約》,聯合國條約集,第1155卷,1980年生效

網絡擴展解釋

“生效”是一個動詞,指某種法律、規章、合同、協議或行為等從某一時刻起開始産生效力或作用。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生效”強調事物從無效狀态轉為有效狀态的過程,通常需要滿足特定條件或經過法定程式。例如:


常見使用場景

  1. 法律與政策
    如:“新修訂的《環保法》将于2025年5月1日生效。”
  2. 合同與協議
    如:“本合同自雙方籤字之日起生效。”
  3. 技術操作
    如:“修改配置後,輸入命令使設置生效。”

生效的條件


近義詞與反義詞


注意事項

如果需要具體案例或法律條文中的用法,可進一步說明場景以便補充細節。

别人正在浏覽...

拜埽變面鼻鈎碧柰兵戟彩灰酒嘗膽卧薪長樂坡傳譌雌雄劍摧身碎首大粗呆傻地曠人稀鼎鑪頂門壯戶東讨西伐杜陵傑浮骖公斂汩漱黑照黃刺玫肩甲減員集餐畿臯季虎急濬金螺聚變反應凱凱看街樓老大難老奸裂開龍钏攣躄路福泥蟠不滓牛錄章京盤面強濟輕垢傾祝窮暮诠次散句時不常事濟世儀順聲遂成鎖鼻術逃人貼米午市湘簾顯美孝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