頹岸的意思、頹岸的詳細解釋
頹岸的解釋
指山崩。《文選·陸機<吊魏武帝文>》:“豈特瞽史之異闕景,黔黎之怪頽岸乎?” 張銑 注:“謂豈獨日蝕山崩可為變異之怪乎?” 唐 杜甫 《早起》詩:“帖石防頽岸,開林出遠山。”一本作“隤岸”。
詞語分解
- 頹的解釋 頹 (頽) í 崩壞,倒塌:頹壞。頹圮。頹垣斷壁。 消沉,委靡:頹萎。頹喪。頹靡。頹唐。 敗壞:衰頹。頹敗。頹景。頹朽。 水向下流:泣涕如頹。 滅亡:“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恭順的樣子
- 岸的解釋 岸 à 水邊的陸地:河岸。上岸。兩岸。 高大:偉岸(魁偉,高直)。魁岸。 高傲:岸忽(傲慢)。傲岸。 頭飾高戴,前額外露:岸帻(把頭巾掀起露出前額,表示态度灑脫,不拘束)。 古同“犴”,鄉間牢獄。
網絡擴展解釋
“頹岸”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tuí àn,其核心含義指山體或堤岸的崩塌、坍塌,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 自然現象:指山體因侵蝕、地質變化等原因發生崩塌,或河岸、堤岸因長期受水流沖刷而坍塌的狀态。
- 引申用法:在文學作品中,可隱喻事物因長期損耗而衰敗、崩潰的趨勢。
出處與例句
- 古代文獻:
- 陸機《吊魏武帝文》提到:“豈特瞽史之異闕景,黔黎之怪頽岸乎?” 張銑注:“謂豈獨日蝕山崩可為變異之怪乎?”。
- 杜甫《早起》詩:“帖石防頽岸,開林出遠山。” 此處描述通過加固石塊防止河岸崩塌。
用法說明
- 語境:多用于描述自然地理變化,或借喻社會、事物的衰敗。
- 近義詞:山崩、坍塌;反義詞:穩固、堅挺(需結合具體語境)。
擴展信息
- 字形解析:“頹”意為坍塌、衰敗,“岸”指水邊陸地,組合後強調自然或人為結構的崩塌。
- 現代應用:現多用于文學或學術讨論,日常口語較少使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文選》或杜甫詩集等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頹岸:詞義
《頹岸》是一個詞彙,其意思是河岸坍塌或被侵蝕後的景象。通常用來形容山河被水流沖刷削弱後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頹岸》是由部首“阝”和“山”組成的。其中,“阝”表示防護、塊土,有關于地理環境或地質形态的意思;而“山”表示山地。它的拼音是“tuí àn”,總共有12畫。
來源和繁體字
《頹岸》這個詞非常古老,最早出現在《詩經·邶風·頹》中,寫了一個頹堤壞堤的景象。“頹”字表示崩潰、垮塌,而“岸”則表示水邊的地方。
在繁體字中,《頹岸》的寫法是「頹岸」。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形态和寫法有所不同。古時候,《頹岸》的寫法是「頹堧」。其中,“頹”表示頹廢、崩潰;而“堧”則表示堤岸。
例句
1. 河水泛濫,導緻河岸頹岸不堪。(描述河岸被水沖刷侵蝕的景象)
2. 長期的水侵蝕使得山河頹岸,景色不再如往日般優美。(形容山河坍塌後的狀态)
組詞
1. 頹山:形容山體崩潰、垮塌的狀态。
2. 岸邊:表示河流、湖泊或海洋的邊緣。
近義詞
岸濱、堤岸、河岸
反義詞
堅固、穩定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