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肉苁蓉的意思、肉苁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肉苁蓉的解釋

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呈塊狀,肉質,莖圓柱形,葉片鱗狀,葉與莖黃褐色,花暗紫色。莖可入藥,性微溫味甘,中醫用做強壯劑和止血劑。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一·肉苁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以下是對“肉苁蓉”一詞的詳細解釋:


一、詞源與讀音


二、植物學特征

  1. 分類:列當科肉苁蓉屬高大草本植物,為寄生植物,寄生于沙漠梭梭或白梭梭根部。
  2. 形态:
    • 莖肉質,扁圓柱形,表面密布棕褐色鱗葉,斷面可見波狀環紋維管束。
    • 花期5-6月,穗狀花序,花色淡黃白或紫,果期6-8月。
  3. 分布:主産于中國新疆、内蒙古等幹旱沙漠地區,屬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

三、藥用價值

  1. 性味歸經:
    • 性溫,味甘、鹹,歸腎經與大腸經。
  2. 主要功效:
    • 補腎壯陽:調理腎陽虛引起的腰膝酸軟、陽痿早洩、不孕等。
    • 潤腸通便:改善腸道幹燥型便秘。
    • 益精血:適用于精血虧虛、早衰、筋骨無力等症。
  3. 用法:可煎服、泡酒、制膠囊,或用于藥膳(如與羊肉同炖)。

四、曆史與文化地位


五、保護與現狀


如需進一步了解其配伍應用或具體方劑,可參考《本草綱目》等典籍或咨詢中醫師。

網絡擴展解釋二

肉苁蓉

肉苁蓉是一種草本植物,也是一種藥用植物,其拉丁學名為Cistanche salsa。這種植物生長在幹旱沙漠或半幹旱地區,主要分布在中國北方的内蒙古、甘肅等省份。在中醫藥中,肉苁蓉被廣泛用于滋補身體、強身健體,特别是對腎髒有益。

拆分部首和筆畫

肉苁蓉的部首分别為“⺼”、“艹”和“艹”,它的筆畫順序依次為10畫、6畫和6畫。

來源

據古籍記載,肉苁蓉的名稱最早出現在《神農本草經》中。它被認為是一種珍貴的藥材,具有滋陰補腎、強筋壯骨*********。

繁體

肉蓯蓉(繁體字)是對肉苁蓉的繁體字描述。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肉苁蓉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由于沒有确切的文獻記載,我們無法得知古時候準确的漢字寫法。

例句

1. 吃一些肉苁蓉可以改善你的腎功能。

2. 這個中藥方配方中包含了肉苁蓉。

組詞

肉苁蓉的組詞可以是“肉苁蓉茶”、“肉苁蓉提取物”等。

近義詞

近義詞可以是“蛇床子”、“蛇蛻”等,這些都是指代同一種草本植物。

反義詞

反義詞可以是“虛不受補”等,指代沒有滋補效果的草本植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