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苁蓉的意思、肉苁蓉的詳細解釋
肉苁蓉的解釋
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呈塊狀,肉質,莖圓柱形,葉片鱗狀,葉與莖黃褐色,花暗紫色。莖可入藥,性微溫味甘,中醫用做強壯劑和止血劑。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一·肉苁蓉》。
詞語分解
- 肉的解釋 肉 ò 人或動物體内紅色、柔軟的組織:肉體。肉類。肉食。肌肉。肉票(被盜匪擄去的人,盜匪借以向他的家屬勒索錢財)。肉身(佛教指肉體)。 果實中*********的部分:桂圓肉。冬瓜肉厚。 果實不脆,不酥:肉瓤西瓜
- 苁蓉的解釋 中藥。一種寄生植物,葉、莖黃褐色,花淡紫色詳細解釋藥草。草苁蓉、肉苁蓉的統稱。《神農本草經》卷一“肉松容:味甘微溫,主五勞七傷,補中,除莖中寒熱痛,養五藏,強陰,益精氣,多子,婦人癥瘕,久服輕身”
網絡擴展解釋
以下是對“肉苁蓉”一詞的詳細解釋:
一、詞源與讀音
- 讀音:“苁”正确讀音為cōng(非“cóng”),全詞讀作ròu cōng róng。
- 命名由來:因肉質莖入藥,且藥性“從容和緩”(補而不峻),故得名。
二、植物學特征
- 分類:列當科肉苁蓉屬高大草本植物,為寄生植物,寄生于沙漠梭梭或白梭梭根部。
- 形态:
- 莖肉質,扁圓柱形,表面密布棕褐色鱗葉,斷面可見波狀環紋維管束。
- 花期5-6月,穗狀花序,花色淡黃白或紫,果期6-8月。
- 分布:主産于中國新疆、内蒙古等幹旱沙漠地區,屬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
三、藥用價值
- 性味歸經:
- 主要功效:
- 補腎壯陽:調理腎陽虛引起的腰膝酸軟、陽痿早洩、不孕等。
- 潤腸通便:改善腸道幹燥型便秘。
- 益精血:適用于精血虧虛、早衰、筋骨無力等症。
- 用法:可煎服、泡酒、制膠囊,或用于藥膳(如與羊肉同炖)。
四、曆史與文化地位
- 古籍記載:始載于《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本草綱目》稱其“平補之劑,溫而不熱”。
- 别稱:因功效卓著且生長于沙漠,被譽為“沙漠人參”。
- 傳說:蒙古文化中視為神物,傳為成吉思汗的“天賜神藥”。
五、保護與現狀
- 瀕危原因:過度采挖導緻野生資源銳減,目前為瀕危物種。
- 保護措施:需合法種植與采收,禁止盜挖。
如需進一步了解其配伍應用或具體方劑,可參考《本草綱目》等典籍或咨詢中醫師。
網絡擴展解釋二
肉苁蓉
肉苁蓉是一種草本植物,也是一種藥用植物,其拉丁學名為Cistanche salsa。這種植物生長在幹旱沙漠或半幹旱地區,主要分布在中國北方的内蒙古、甘肅等省份。在中醫藥中,肉苁蓉被廣泛用于滋補身體、強身健體,特别是對腎髒有益。
拆分部首和筆畫
肉苁蓉的部首分别為“⺼”、“艹”和“艹”,它的筆畫順序依次為10畫、6畫和6畫。
來源
據古籍記載,肉苁蓉的名稱最早出現在《神農本草經》中。它被認為是一種珍貴的藥材,具有滋陰補腎、強筋壯骨*********。
繁體
肉蓯蓉(繁體字)是對肉苁蓉的繁體字描述。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肉苁蓉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由于沒有确切的文獻記載,我們無法得知古時候準确的漢字寫法。
例句
1. 吃一些肉苁蓉可以改善你的腎功能。
2. 這個中藥方配方中包含了肉苁蓉。
組詞
肉苁蓉的組詞可以是“肉苁蓉茶”、“肉苁蓉提取物”等。
近義詞
近義詞可以是“蛇床子”、“蛇蛻”等,這些都是指代同一種草本植物。
反義詞
反義詞可以是“虛不受補”等,指代沒有滋補效果的草本植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