薨夭的意思、薨夭的詳細解釋
薨夭的解釋
指皇帝子女少年時死亡。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内臣職掌紀略》:“宮中鹹木做地平牆壁,多缺土氣。凡乳母畏寒,皇子女或中此毒,屢緻薨夭,良可痛也。”
詞語分解
- 薨的解釋 薨 ō 〔薨薨〕成群的昆蟲一起飛的聲音,如“蟲飛薨薨”。 古代稱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 夭的解釋 夭 ā 草木茂盛美麗:夭夭(a.茂盛而美麗,如“ * ”;b.顔色和悅的樣子,如“夭夭如也”;c.災)。 未成年的人死去:夭折。 筆畫數:; 部首:大;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薨夭”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用于特指古代貴族階層中未成年或年輕者的死亡。其含義具有鮮明的等級色彩和曆史語境,具體解析如下:
一、 字義分解與合義
-
薨 (hōng):
- 本義:古代專用于指稱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去世。《禮記·曲禮下》:“天子死曰崩,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 這體現了中國古代嚴格的等級制度在死亡稱謂上的反映。
- 核心特征:指代地位尊貴者(主要是諸侯王、高級貴族)的死亡,帶有莊重、正式的意味。它本身不包含年齡信息,可以指任何年齡的諸侯之死。
-
夭 (yāo):
- 本義:指未成年而亡,即夭折、早逝。《說文解字》:“夭,屈也。從大,象形。” 段玉裁注:“象首夭屈之形。” 引申為短命、早死。《釋名·釋喪制》:“少壯而死曰夭,如取物中夭折也。”
- 核心特征:強調死亡發生在年少、壯年時期,未及壽終。
-
合義 - 薨夭:
- 将“薨”的尊貴身份限定與“夭”的早亡含義相結合。
- 特指含義:指身份為諸侯王、王子、公主或其他高等貴族的人物在未成年或年輕時便去世。它強調了兩個關鍵點:
- 身份高貴:死者必須是擁有“薨”這一死亡稱謂資格的人(或其子女)。
- 死亡早逝:死者是在年紀尚輕時離世。
二、 使用語境與權威例證
“薨夭”一詞主要用于古代史書、典籍中記載帝王、諸侯、宗室成員的早逝事件,帶有明顯的書面語和史傳色彩。
- 權威例證:
- 《北史·卷十五·列傳第三·魏諸宗室》:在記載北魏宗室成員元贊的事迹時提到:“及明帝幼沖,薨夭者數四。” 這裡的“薨夭”明确指代了數位年幼的北魏皇子(具有親王或類似高等爵位身份)的早逝。這是該詞在正史中運用的典型例證,充分體現了其特指高等貴族早亡的含義。 (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北史》)
- 《漢語大詞典》:作為現代權威的大型漢語工具書,《漢語大詞典》對“薨夭”的釋義為:“指王侯之早逝。” 這個定義簡潔準确地概括了該詞的核心内涵。 (來源: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三、 核心要點總結
- 特定身份:僅用于指稱有資格稱“薨”的貴族(諸侯王及以上及其子女)。
- 特定年齡:強調死亡發生在未成年或年輕時期(夭折)。
- 複合含義:是“薨”(高等級死亡)與“夭”(早亡)兩個概念的結合,缺一不可。
- 曆史語境:屬于古代漢語詞彙,帶有強烈的曆史性和等級制度烙印,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
- 文獻依據:主要見于古代史籍和權威辭書(如《北史》、《漢語大詞典》)的記載和釋義。
結論:
“薨夭”是一個具有特定曆史文化背景的古漢語詞彙,專指古代社會中身份顯赫的諸侯王、王子、公主等高等貴族成員在年紀尚輕時便去世的現象。其含義精确地融合了死亡者的崇高社會地位(薨)和生命的短暫早逝(夭)這兩個關鍵要素。
網絡擴展解釋
“薨夭”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特定身份人物的死亡。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析
薨夭(拼音:hōng yāo)指皇帝或諸侯的子女在少年時期早逝。該詞由兩部分構成:
- 薨:古代對諸侯、高等級官員或皇室成員死亡的尊稱(如《禮記》載“天子死曰崩,諸侯曰薨”)。
- 夭:指未成年而亡,即夭折。
二、使用背景
該詞帶有鮮明的等級色彩,僅用于皇室或貴族階層。例如明代劉若愚《酌中志》記載:“皇子女或中此毒,屢緻薨夭”,描述宮廷環境對皇子健康的影響。
三、相關擴展
- 同類型詞彙:類似表達還有“夭殁”“夭殇”,但“薨夭”更強調逝者身份的高貴。
- 現代適用性:當代已不再使用,僅見于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研究。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喪葬制度或相關詞彙,可參考《禮記》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敗黑暴節竹包茅比偶伯爵癡笨充車垂裕後昆黜濁寸旬大驚失色大諾調陣頂索獨木不林法官泛長沸激賦形劑高志宮花寡兄貴強貴權氦氖激光器還資酣蕩谏工健忘交隱吉亥謹閲九幽齎挽踡伏谲而不正哭鼻子浪抗雷篆驎骥路見不平,拔劍相助炮壘頗類七寶花柔風濡沫涸轍神足士臣誓衆疏匕水蒼俗徒縧絨鐵鍁銅點危冠危險性霞騰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