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顔料名。石青中之最珍貴者。産于 雲南 ,可作燒制瓷器原料。 明 宋應星 《天工開物·回青》:“回青乃西域大青,美者亦名佛頭青。”《明史·呂坤傳》:“至 饒州 磁器,西域回青,不急之須,徒累小民敲骨。”
(2).謂放牧至秋冬草枯時回圈。《清史稿·兵志十二》:“﹝ 天聰 ﹞二十六年,令八旗豢馬,春夏驅赴 察哈爾 放牧,曰出青,秋冬回圈,曰回青。”
(3).返青。如:麥苗回青。
“回青”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回青是一種珍貴的藍色礦物顔料,主要用于明清時期瓷器燒制上色。其特點包括:
回青在明代瓷器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但因依賴進口且成本高昂,曾引發朝臣争議(《明史·呂坤傳》提及“西域回青,不急之須,徒累小民”)。
若需進一步了解瓷器工藝細節或曆史文獻記載,可查閱《天工開物》《明史》等原始資料。
回青,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作形容自然界一些植物的顔色或狀态發生變化,從枯黃或枯萎到恢複翠綠的過程。
回青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扌(手部),右邊是青(青色)。總共有10畫。
回青源自于《詩經·大雅·蕩》:“山有樾,隰有渚,回隅為巒,岑岆是蔚。”其中回隅即是指山谷背面。後來,人們将回青引申為形容自然界或某些植物的顔色由枯黃轉為翠綠的過程。
回青的繁體字為「回青」。
回青在古代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總體來說字形變化不大。
1. 這片草原在雨季來臨時會由枯黃逐漸回青。
2. 春天到來時,枯萎的花朵會逐漸回青複蘇。
回青可以與其他漢字組成新詞,如回春、複青等。
回青的近義詞包括恢複翠綠、複蘇等。
回青的反義詞可以是凋零、枯黃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