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黃花崗起義的意思、黃花崗起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黃花崗起義的解釋

又稱“辛亥廣州起義”。同盟會舉行的武裝起義。1911年4月,以黃興為首的百餘名敢死隊員攻入兩廣總督衙門,分路與清軍展開巷戰。經過一晝夜激戰,終因寡不敵衆,傷亡過重而失敗。後有七十二具烈士遺體葬于黃花崗,稱“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這次起義震動全國,不久武昌起義爆發。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黃花崗起義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重要意義的反清武裝起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黃花崗起義是1911年4月27日(農曆三月二十九日)由中國同盟會在廣州發動的武裝起義,又稱“廣州起義”“三·二九起義”。起義由黃興擔任總指揮,目标是推翻清朝統治,建立民主共和國。起義失敗後,72位烈士被合葬于廣州黃花崗,故得此名。


二、背景與籌備

  1. 曆史背景

    • 清朝末年,政府腐敗、列強侵略加劇,民衆反清情緒高漲。同盟會成立後,多次組織起義均未成功。
    • 1910年11月,孫中山、黃興等人在馬來半島槟榔嶼召開“庇能會議”,決定在廣州再次發動大規模起義。
  2. 籌備過程

    • 黃興在香港設立統籌部,在廣州越華路小東營五號建立指揮部,并聯絡新軍、會黨等力量。
    • 原計劃分十路進攻,後因消息洩露、軍械延誤等原因調整為四路,最終僅黃興一路按計劃行動。

三、起義經過

  1. 爆發時間
    起義原定于1911年4月13日,後因變故推遲至4月27日。當天下午5時30分,黃興率130餘名敢死隊員進攻兩廣總督署。

  2. 激烈戰鬥

    • 起義軍攻入總督衙門,但清軍早有防備,雙方展開巷戰。因寡不敵衆,革命黨人傷亡慘重,黃興負傷撤退。
    • 戰況持續一晝夜,共86人犧牲,其中72人遺骸後被收葬于黃花崗。

四、結果與曆史意義

  1. 直接結果
    起義以失敗告終,但清廷的鎮壓暴行激起了更大民憤,加速了革命進程。

  2. 深遠影響

    • 孫中山評價其為“驚天地、泣鬼神”,成為辛亥革命的重要前奏,為同年10月武昌起義的成功奠定基礎。
    • 起義展現了革命黨人的犧牲精神,推動了全國反清浪潮的高漲,最終導緻清朝覆滅。

五、相關紀念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光明網、鳳凰網等來源的曆史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黃花崗起義

黃花崗起義,是指發生在中國的廣州黃花崗的一次起義事件。它是中國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具有重大的曆史意義。

詞意

黃花崗起義是指發生在黃花崗的一次起義事件。

拆分部首和筆畫

黃:部首為黃,筆畫數為 9

花:部首為艹,筆畫數為 4

崗:部首為山,筆畫數為 7

起:部首為走,筆畫數為 10

義:部首為讠,筆畫數為 3

來源

黃花崗起義的名稱源于起義發生地的地名,黃花崗是廣州的一個地方名字,起義發生在那裡,因此得名。

繁體

黃花崗起義

古時候漢字寫法

黃:黃的古字形

花:艹的古字形

崗:山的古字形

起:走的古字形

義:讠的古字形

例句

黃花崗起義是中國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

組詞

起義、黃花崗、事件、曆史、發生

近義詞

廣州起義、黃埔起義、仁壽起義

反義詞

暴動、叛亂、動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