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螟蠹的意思、螟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螟蠹的解釋

兩種害蟲名。禾中之蟲曰螟,木中之蟲曰蠹。常比喻害民者。 唐 韓愈 《祭馬仆射文》:“去其螟蠧,蠻 越 大蘇。”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螟蠹是漢語複合詞,由“螟”和“蠹”兩個單字組成,現多用于書面語或文學語境。根據《漢語大詞典》和《現代漢語詞典》釋義:

一、字義解析

  1. 螟(míng):原指螟蛾幼蟲,屬鱗翅目害蟲,常蛀食水稻、玉米等作物莖稈,《詩經·小雅》已有“去其螟螣”的記載。該字引申為隱蔽的禍害。
  2. 蠹(dù):本義為蛀蝕木器的蠹蟲,《說文解字》釋為“木中蟲”,後擴展指侵蝕財物、損害事物的行為,如《韓非子》中“蠹衆而木折”。

二、合成詞含義 組合後“螟蠹”指代兩類危害性生物,在具體語境中存在三層含義:

  1. 農業害蟲:特指螟蟲與蠹蟲對農作物的複合侵害,如《農政全書》記載的“螟蠹傷稼”現象。
  2. 社會隱喻:比喻侵吞國家財産或危害社會秩序的敗類,明代《萬曆野獲編》曾用“朝堂螟蠹”斥責貪腐官員。
  3. 漸進性損害:強調不易察覺的持續性破壞,如清代文獻描述的“螟蠹之患,發于細微”。

三、現代使用特征 在《現代漢語規範詞典》中标注為“書面語”,多用于曆史文獻研究、古典文學解析及特定修辭場景。例如在農作物病蟲害史研究中,常引用《宋史·五行志》記錄的“螟蠹為災”事件佐證古代蟲害治理。

網絡擴展解釋

“螟蠹”是一個漢語合成詞,由“螟”和“蠹”兩個單字組合而成,具體含義如下:

一、單字解析

  1. 螟(míng)
    指危害禾本科作物的害蟲,特指鑽入稻稈中蛀食的昆蟲幼蟲,如二化螟、三化螡等。這類害蟲會直接導緻農作物減産,古代文獻中常以“螟”象征破壞農業生産的禍患。

  2. 蠹(dù)
    本義為蛀蝕木材、書籍的蟲類,如蠹魚(書蟲)。《呂氏春秋》中“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即用此意。引申為腐蝕、侵害,如“蠹政”(腐敗的政治),并比喻危害集體利益的人或事物。

二、組合含義

“螟蠹”連用最早見于《周禮》,原指兩類具體害蟲:螟害莊稼,蠹蛀木材。後發展為比喻性詞彙,特指侵蝕國家根基的害民者或腐敗勢力。例如:

三、延伸知識

若需了解具體古籍用例或相關成語,可參考《說文解字》《鹽鐵論》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阿妹按論阿忒迷失汴宮閉房草褐測繪成規陋習出鋒翠以羽殃身大戶蟺蜂吊會二六闆二十四鳄溪感篆高情逸态槁枲鈎鎌刀雇工貴職恨不能和舒鶴膝竹魂出肩輿角殺揭底觐對蠲憂昆吾令狐流洲樓船将軍漫蕩蕩瞑眴墓俑内冓嗫嗫旁暢偏材乾修巧妻常伴拙夫眠七出清襟秦皇瑞符庶龜稅課束雪量珠韬钤田甿調檔投身紙抟躍闱藝五吏香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