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無斁的意思、無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無斁的解釋

(1).不厭惡;不厭倦。《詩·周南·葛覃》:“為絺為綌,服之無斁。” 鄭玄 箋:“斁,厭也。” 漢 枚乘 《七發》:“高歌陳唱,萬歲無斁。” 唐 吳筠 《廬山雲液泉賦》序:“既飲既漱,永翫無斁。” 清 龔自珍 《廬之推》:“其始升歌曰:‘濟濟多士,秉 文 之德。’而卒稱無斁於人,以如将萬年焉,由此其推也。”

(2).猶無終,無盡。 唐 李翺 《泗州開元寺鐘銘》:“非雷非霆,鏗號其聲……弗震弗墜,大音無斁。”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無斁(wú yì)是古漢語中的複合詞,由“無”(沒有)與“斁”(終止、厭倦)組合而成,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核心釋義

  1. 不終止;不停止

    指事物持續進行、永不終結的狀态。

    來源:《詩經·周南·葛覃》:“為絺為綌,服之無斁。”毛亨傳注:“斁,厭也。”此處“無斁”意為穿着葛布衣服永不厭棄,引申為持續不辍。

    典籍佐證:《說文解字》釋“斁”為“解也”,即“解除、終止”,反向強化“無斁”的“不停止”之義。

  2. 不厭倦;不厭煩

    形容對人或事物始終保持熱情與喜愛。

    來源:《詩經·魯頌·駉》:“思無斁,思馬斯作。”鄭玄箋:“斁,厭也。”指魯僖公養馬之道始終用心,毫無倦怠。

    引申用例:後世文獻如《尚書·太甲》亦用“無斁”表達“不懈怠”之意。


二、補充說明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2. 《說文解字注》(中華書局)
  3. 《詩經譯注》(周振甫,中華書局)
  4.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王力主編)

網絡擴展解釋

“無斁”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需從字形和語境分析:

  1. 字義解析:

    • 無:通“毋”,表示否定,即“不、沒有”。
    • 斁(yì):本義為“厭棄、厭倦”,如《詩經·周南·葛覃》中“服之無斁”意為“穿不厭”。
  2. 完整詞義:

    • 字面解釋為“不厭倦、不厭棄”,常用于表達對某事持續的熱情或堅持。
    • 引申可表示“不終止、不松懈”,如《詩經·大雅·思齊》“古之人無斁”,指古人德行不懈怠。
  3. 經典出處: 該詞多見于先秦文獻,如《詩經》中多次出現,屬于早期書面雅語,現代漢語已罕用。

  4. 使用建議: 若在古籍中遇到此詞,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例如在描述禮儀、德行時,常指向持守的态度;在描述物品時,則偏向喜愛不厭棄之意。

别人正在浏覽...

扒車骉骉擯厄才命操弦察奪柴毀滅性吃不清窗飾丁令都房遁仙肥潔風馳電逝輔檠弓背篝車官儲沆漭汗水寒絲絲河倉禾心弧室角尖敬服峻嶺斂埋冽泉林渚立品寐語莫絡暮鼓腦帶内徑蓬萊叵奈俏貨旗節日章三科舍不得升虛詩本是則數駡歲星傥阆騰擊田稺僞情汙衊污亵下塵響徹雲際狝猴江銷殄下田遐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