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麤人的意思、麤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麤人的解釋

亦作“麄人”。亦作“麁人”。1.沒有文化修養的人;粗疏的人。 唐 李商隱 《雜纂》:“對麤人久坐。” 金 王若虛 《臣事實辨下》:“使 德裕 ( 李德裕 )麄人猶不足深責,彼其著書論事皆本於儒學,獨以激於私意,遂為是過正之説,卒以忌克,禍及搢紳。” 元 李俊民 《一字題示商君祥·飲》詩:“淺斟低唱境,猶道是麤人。”

(2).佛教語。指修行小乘佛道的人。《大智度論》卷三九:“麁人則麁罪,細人則細罪。”按,佛教的小乘之行人為“麁人”,大乘之行者為“細人”。行人、行者為修行者的稱謂。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麤人”是一個古漢語詞彙,讀音為cū rén,可作“麁人”,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一、普通語境中的含義

指缺乏文化修養或言行粗疏的人,帶有貶義色彩。


二、佛教術語中的含義

在佛教經典《大智度論》中,“麤人”特指修行小乘佛道的人。


補充說明

“麤”是“粗”的異體字,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該詞多見于唐宋至元代的文獻,現代語境下通常用“粗人”替代。若需深入考證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大智度論》或古代詩詞注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麤人

麤人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分:麤和人。麤的部首是鹿,總筆畫數為22;人的部首是人,總筆畫數為2。

麤人這個詞源于古代漢語,是一個形容詞。“麤”指的是粗糙、粗魯、粗俗的意思;而“人”則指人類,也就是指這種粗糙、粗魯、粗俗的人。

在繁體字中,“麤”這個字的寫法與簡體字一緻。

在古代漢字中,麤人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差異。例如,在南京版的《康熙字典》中,麤的部首是鹿,筆畫數為22,而人的部首是人,筆畫數為2。

以下是麤人這個詞的例句:

1. 這個人說話麤人,沒有禮貌。

2. 他的舉止麤人,給人一種不舒服的感覺。

一些與麤人相關的組詞包括:麤心(指粗魯的心态)、麤口(指說話粗魯)、麤話(指粗魯的話語)。

與麤人有類似意思的詞語包括:粗野、粗暴、無禮。

相反意義的詞語有:溫文爾雅、有禮貌。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