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豁除的意思、豁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豁除的解釋

免除。 宋 範成大 《新歲書懷》詩:“豁除身外事,未是苦衰遲。” 明 徐光啟 《農政全書》卷三:“其土田為水衝沙塞、江海坍淤者,節有豁除。” 清 方苞 《聖主躬耕籍田頌》:“ 江 南積逋賜免者數百萬, 江西 額徵豁除者百餘萬。”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豁除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語義的複合動詞,主要表示免除、革除的含義,尤指官方對賦稅、勞役等義務的正式豁免。以下從詞典釋義、構成分析與文獻依據角度詳細說明:

一、核心釋義

根據《漢語大詞典》,“豁除”釋義為:

免除;豁免。專指官府免除賦稅、徭役等法定負擔。

例如:“豁除積欠”指免除長期拖欠的稅賦,“豁除徭役”即取消勞役義務。

二、單字溯源與構詞解析

  1. 豁(huò)

    《說文解字》釋為“通谷也”,本義指開闊的山谷,引申為疏通、免除。《廣雅·釋诂》載:“豁,除也。”在行政語境中特指官方對債務或義務的解除。

  2. 除(chú)

    本義為“殿階”,《說文》稱“除,殿陛也”。引申為去除、廢止,如《漢書·景帝紀》注:“除,去也。”

二字複合後,“豁除”強化了官方權威性免除的語義,屬正式公文用語。

三、文獻用例佐證

  1. 《宋史·食貨志》

    “诏被災州縣,舊欠田賦悉予豁除。”

    此例指朝廷下诏免除受災地區積欠的田稅,體現該詞的政令語境。

  2. 清代《戶部則例》

    “旱澇成災,勘實分數,豁除錢糧。”

    規定災害經核實後,按程度豁免糧稅,說明其法律文書中的規範性用法。

四、語義演變與現代使用

該詞屬古漢語行政術語,現代漢語中已被“免除”“豁免”等替代,但仍見于曆史文獻及仿古表述。其使用需符合以下特征:


附:主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20年

    釋義依據核心詞條

  2. 《說文解字注》,[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中華書局影印本

    單字本義解析

  3. 《宋史》,中華書局點校本

    曆史文獻用例

  4. 《王力古漢語字典》,王力主編,中華書局

    構詞與語義演變分析

(注:因古籍文獻無直接電子鍊接,來源标注采用學界通用版本信息;現代辭書可參考商務印書館線上平台公開詞條預覽。)

網絡擴展解釋

“豁除”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huō chú(注音:ㄏㄨㄛ ㄔㄨˊ),其核心含義是免除,主要用于古代文獻或曆史語境中,表示對賦稅、債務、責任等的豁免或解除。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與用法

  1. 基本釋義
    “豁除”意為免除,特指官方或制度上對某些負擔(如賦稅、徭役)的取消。例如:

    • 宋代範成大《新歲書懷》詩:“豁除身外事,未是苦衰遲。”
    • 清代方苞《聖主躬耕籍田頌》提到江南積欠的賦稅被“豁除者數百萬”,江西的額征也被“豁除者百餘萬”。
  2. 曆史案例
    在清代雍正帝的“豁除賤籍”改革中,政府廢除了部分賤民階層的身份限制,允許他們從事正常職業,體現了“豁除”作為政策術語的實際應用。

  3. 語境特點
    該詞多用于官方文書或文學作品中,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常見于曆史文獻或學術讨論。


近義詞與反義詞


補充說明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2、4的原始出處。

别人正在浏覽...

哀惶頒冰匾打側卓鄙直駁榜不倈不象事朝奏夕召怆天呼地楮練倒驢不倒架登望點穴鼎鑪诋誷飛價紛紛擾擾撫輯富勢扞遏高張公畜宮門閨妮固有褐色赫詐胡騰舞奬激交谲驚猜踁踁疾速具修刊潤科道兩衙門科文魯卮慢葬佞人陴堞迫促诮嘩起見青竿雀鷹饒飽人心莫測三頭兩日三危山生殖系統設燕疏記俗不可耐素殼特将天施體局享烝小有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