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曆史唯心主義(又稱唯心史觀)是與曆史唯物主義相對立的一種社會曆史觀,其核心觀點是将精神因素視為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曆史唯心主義認為:
精神決定論
主張宗教、道德、政治觀念等意識形态是曆史變遷的根本原因,而非物質生産活動。例如認為“某個偉人的思想改變了時代”。
曆史偶然性
否認社會發展存在可預測的客觀規律,認為戰争、革命等重大事件隻是個人意志或偶然因素的結果。
階級立場關聯
多數情況下服務于剝削階級,通過強調社會制度的“永恒合理性”維護統治秩序。但在特定曆史階段(如資産階級革命時期),也可能成為進步力量的工具。
馬克思主義指出其根本缺陷在于颠倒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曆史唯物主義則相反,認為物質生産方式和階級鬥争才是曆史發展的根本動力,人民群衆是真正的曆史創造者。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理論在不同哲學體系中的演變,可參考的詞典釋義或的百科解析。
曆史唯心主義是一種哲學理論,它強調曆史發展的驅動力是人類的意識和思想,而非經濟、社會或物質條件。這一理論認為,人類的價值觀和信念對于曆史的發展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曆 (li4):人 (ren2) + 吉 (ji2)
史 (shi3):口 (kou3) + 十 (shi2)
唯 (wei2):口 (kou3) + 日 (ri4)
心 (xin1):忄 (xin1) + 刀 (dao1)
主 (zhu3):丶 (zhu3) + 王 (wang2)義 (yi4):丶 (zhu3) + 弓 (gong1) + 勺 (shao2)
曆史唯心主義一詞最早出現在西方哲學中,由德國哲學家卡爾·馬克思在19世紀提出。他在《唯物主義和曆史的唯心主義之問題》一書中,批判了曆史唯心主義的觀點。
歷史唯心主義
歷史唯心主義
曆史唯心主義主張人的意識和思想是社會進步的最主要因素。
曆史唯物主義、曆史唯心論、唯心主義、曆史觀念、曆史進程
唯心史觀、曆史主觀主義、意識決定論
曆史唯物主義、唯物史觀、唯物主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