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前茅的意思、前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前茅的解釋

[patrol] 即先頭部隊。古代行軍時,前哨斥侯以茅為旌,如遇敵人或敵情有變化,舉旌以通知後軍

前茅慮無。——《左傳·宣公十二年》

詳細解釋

(1).古代行軍時的前哨斥候。遇敵情則舉旌向後軍示警。《左傳·宣公十二年》:“前茅慮無,中權後勁。” 楊伯峻 注:“茅,疑即《公羊傳》‘ 鄭伯 肉袒,左執茅旌’之茅旌…… 楚 軍之前軍或以茅旌為标幟,故雲‘前茅’。”

(2).引申為先頭部隊、先行者。 北周 庾信 《周上柱國齊王憲神道碑》:“六軍星陳,萬騎雷動,中權始及,前茅已戰。”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補遺·禨祥·黃衣人歌》:“意黃衣者,固即 周颠仙 、 張三豐 之前茅。” 陳毅 《湖海詩社開征引》:“鬥争在前茅,屈伸本正義。”

(3).謂考試成績或其它方面與他人相比處于前列。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郭生》:“自以屢拔前茅,心氣頗高,以是益疑狐妄。” 清 昭槤 《嘯亭續錄·曹進喜》:“其侄入試 通州 ,學臣以 進喜 故,曾列前茅。” 理由 《中年頌》:“她的生産質量保持在第一流,名列前茅。”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前茅”一詞的含義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詳細解釋:

一、詞源與軍事背景

  1. 古代行軍術語
    “前茅”最早源于春秋時期的軍事用語,指軍隊中的“斥候”(偵察兵)。古代行軍時,前哨士兵用茅草或旄牛尾綁在木杆上作為信號旗()。當發現敵情變化時,前茅士兵會舉起旌旗警示後方部隊,如《左傳·宣公十二年》記載:“前茅慮無,中權後勁。”

二、語義演變 2.引申為先頭部隊或領先者
隨着時間推移,“前茅”從具體軍事角色擴展為“先頭部隊”的代稱。例如北周庾信在碑文中提到“前茅已戰”,即形容先鋒部隊的行動。
3.現代引申為“成績優異”
明清時期,“前茅”逐漸與科舉考試關聯,表示名次靠前。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中“屢拔前茅”即指考試屢獲佳績,現代常用“名列前茅”形容競賽或考評中的領先地位。

三、用法與示例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前茅”從軍事信號工具到文化象征的演變,體現了漢語詞彙在曆史語境中的動态發展。

網絡擴展解釋二

前茅

前茅是一個漢字詞語,含義為在競争中排在前面,取得領先位置。拆分部首為“刀”和“草”,筆畫數為12畫。

前茅這個詞源于古代農業社會的耕作,比喻在農田裡最前面類似草叢最密集的地方,因為土壤肥沃而出産較好的莊稼。後來逐漸引申為比喻排在最前、表現突出的人或事物。

在繁體字中,“前茅”是“前茅”有時寫作“前茂”或“前萌”,但在簡體字中,“前茅”的寫法一緻。

在古時候,漢字“茅”是另一個草字形的表現形式,由于繁體字的變化,現代簡化後的“茅”用的是“艹”作為它的部首。古代人借助對事物形态的相似性進行象形的創作。所以“茅”字在古時候寫作許多種不同的形态,如“⺥”、“艻”、“艸”等。現代簡化字将這些變形全部合并成了“艹”。

一些與“前茅”相關的詞語有:前衛、領先、先驅、冠軍等。而與“前茅”相反的詞語有:後進、落後、墊底等。

一些例句中可以使用“前茅”這個詞:

1. 他在比賽中一直位于前茅,最終獲得了冠軍。

2. 這家公司一直保持在行業的前茅地位。

3. 在學生中,他的成績一直屬于前茅。

總之,前茅代表着在競争中取得領先位置,是一種成功和優秀的象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