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銅制的鳥雀。《三輔黃圖·建章宮》:“古歌雲:‘ 長安 城西有雙闕,上有雙銅雀,一鳴五穀成,再鳴五穀熟。’” 南朝 梁簡文帝 《和藉田詩》:“鳐魚顯嘉瑞,銅雀應豐年。”
(2).指 銅雀台 。 南朝 陳 張正見 《銅雀台》詩:“凄涼 銅雀 晚,搖落墓田通。” 唐 杜牧 《赤壁》詩:“東風不與 周郎 便, 銅雀 春深鎖二 喬 。”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蔣珊漁殘稿》:“淚盡英雄公一笑, 魏 家 銅雀 晉 銅駝 。”參見“ 銅雀臺 ”。
(3).亦作“ 銅爵 ”。傳說中的 秦始皇 名馬名。 晉 崔豹 《古今注·鳥獸》:“ 秦始皇 有七名馬:追風、白兔、躡景、犇電、飛翮、銅爵、神鳧。” 五代 馬缟 《中華古今注·秦始皇馬》:“有七名馬……六曰銅雀。”
“銅雀”一詞在漢語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指古代建築或器物上的銅制鳥類造型。例如《三輔黃圖》記載,漢代長安城西的雙阙上曾有“雙銅雀”,象征祥瑞,鳴叫預示五谷豐登。南朝梁簡文帝的詩句“銅雀應豐年”也印證了這一意象。
特指三國時期曹操在邺城(今河北臨漳)修建的銅雀台。該建築以樓頂立銅雀得名,是曹操宴飲賦詩、彰顯功績的場所。唐代杜牧《赤壁》名句“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即以銅雀台為曆史背景,暗喻曹操若勝則江東二喬将被擄至此地。
古籍《古今注》記載,秦始皇有七匹名馬,其中第六匹名為“銅爵”(亦作“銅雀”),與“追風”“白兔”等并列。此釋義較為冷僻,多見于曆史文獻。
《銅雀》是一個成語,意為官銜高的人。
拆分成《銅》(金屬)字旁和《雀》(小鳥)字旁,共計16畫。
《銅雀》多出現在曆史典故和文學作品中。它的出處可以是《左傳·文公四年》、《晉書·荀勖傳》等。繁體字為「銅雀」。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以《銅雀》為例,古時候的寫法可能并不規範,甚至可能沒有明确的标準。這是因為漢字的形态和寫法在漫長的曆史過程中不斷演變和改變。
他因為功勳卓著,被封為銅雀守倉。
銅雀守倉、銅雀春深、銅雀銜杯
金榜題名、高官厚祿、宦海沉浮
貧賤交相、不聞不問、無官一身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