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量的意思、非量的詳細解釋
非量的解釋
佛教因明(邏輯學)用語。與“現量”、“比量”合稱“三量”。 章炳麟 《諸子學略說·論名家》:“五官感覺,惟是現量,故曰五官簿之而不知。心能知覺,兼有非量、比量。”
詞語分解
- 非的解釋 非 ē 不,不是:非凡。非法。非分(坣 )。非禮。非但。非同小可。啼笑皆非。 不對,過失:痛改前非。文過飾非。習非成是(對于某些錯的事情習慣了,反認為是對的)。 與“不”呼應,表示必須(有時後面沒有“
- 量的解釋 量 á 确定、計測東西的多少、長短、高低、深淺、遠近等的器具:量具。量杯。量筒。量角器。 用計測器具或其他作為标準的東西确定、計測:計量。測量。量度。量體溫。 估計,揣測:估量。思量。打量。 質 量
網絡擴展解釋
“非量”是佛教因明學(邏輯學)中的重要概念,與“現量”“比量”并稱為“三量”。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非量指心識對境界的錯誤認知,即因虛妄分别而産生的非正确判斷。例如,将幻覺、錯覺或主觀臆測當作真實存在,即屬于非量範疇。
二、特點與作用
- 認知性質
非量既非直接感知(現量),也非邏輯推理(比量),而是“似現似比”的虛妄認識。例如,将繩子誤認為蛇,或執著于“自我”的虛假觀念。
- 典型代表
在唯識學中,第七末那識(執第八識見分為“我”)被視為非量的體現,因其始終處于對虛幻“自我”的執取中。
- 應用範圍
涵蓋一切妄想、幻覺、錯誤推理等,如夢境中的虛妄體驗或情緒引發的偏執判斷。
三、與“三量”的關系
- 現量:直接、無分别的感知(如眼見顔色)。
- 比量:通過邏輯推理獲得的知識(如見煙知火)。
- 非量:脫離真實、帶有主觀謬誤的認知。
四、學術引用
章炳麟在《諸子學略說》中提到:“心能知覺,兼有非量、比量”,說明人類認知中既有正确推理(比量),也包含錯誤判斷(非量)。
五、現實意義
非量概念提醒人們需通過修行破除虛妄,如禅修中對心念的覺察,以減少錯誤認知對行為的影響。
網絡擴展解釋二
非量這個詞的意思是超出一定範圍或數量,不受限制。現在讓我們來探讨一下更多關于這個詞的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非量這個詞的部首是非,筆畫數是11。
來源:非量這個詞來自于漢語。
繁體:非量的繁體寫法是 "非量",沒有特别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非量這個詞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在基本相同,沒有太大的變化。
例句:他的善良是非量的,總是幫助他人。
組詞:非理性、非法、非凡、非同凡響、非人類等。
近義詞:無限、無邊無際、無窮等。
反義詞:有限、有界、有數等。
希望以上信息對您有幫助!如有更多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