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謙詞。猶下風。《戰國策·楚策二》:“三十餘萬弊甲鈍兵,願承下塵。” 鮑彪 注:“凡人相趨則有塵,戰亦有塵。不敢與 齊 抗,故言下。”
(2).比喻隨從的地位。《好逑傳》第十三回:“晚生寒賤下士,實不識台鼎桃夭大義。但奉 過老先生 差委而來,不過聊充紅葉青鸞之下塵,原不足為重輕。” 王闿運 《為羅運使勳上曾總督書》:“竊聞古之論知遇者,不必蒙便蕃之惠,受顯擢之譽,然後誦鴻恩,稱私榮,以長託于下塵也。”
(3).謂凡庸,塵俗。《紅樓夢》第五回:“而且 寶釵 行為豁達,隨分從時,不比 黛玉 孤高自許,目無下塵,故比 黛玉 大得下人之心。”
“下塵”是一個多義詞彙,其含義需結合語境具體分析,主要包含以下釋義:
謙詞,指“下風”
源自《戰國策·楚策二》“願承下塵”,鮑彪注解釋為“不敢與齊抗,故言下”,表示自謙處于對方之下,類似“甘拜下風”之意。
比喻隨從的地位
如《好逑傳》中“聊充紅葉青鸾之下塵”,指處于次要或從屬位置。
形容凡庸、塵俗
《紅樓夢》第五回用“目無下塵”描述黛玉孤高性格,反襯寶钗的隨和,此處“下塵”指世俗平庸之人或事物。
不同語境中詞義可能截然相反:
《下塵》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塵埃落下,舒卷一地。
《下塵》是由辶(辵)和塵兩個部首組成,總共有8畫。
《下塵》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詩經》,其中的一句詩“君子匪夷所思,不取于下塵”中使用了該詞。這句詩意味着君子不從平凡庸俗之事中獲取智慧和啟示。
《下塵》的繁體字為「下塵」。
在古代,漢字「塵」的寫法稍有不同,其上部分有一點,代表塵埃在空氣中的漂浮。
1. 他今日心情煩悶,一蹲下塵,獨自沉思。
2. 風一吹,樹葉紛紛飄落,落地形成一片下塵。
3. 這個房間已經很久沒有人打掃了,到處都是下塵。
沙塵、塵土、塵嚣、塵緣、塵世
塵埃、灰塵、揚塵
輕塵、塵垢、塵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