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廢的意思、曠廢的詳細解釋
曠廢的解釋
[neglect] 荒廢,耽誤
曠廢學業
詳細解釋
(1).廢弛;荒廢。《漢書·孔光傳》:“百官羣職曠廢,姦軌放縱,盜賊并起。” 宋 葉適 《與趙丞相書》:“他日之法令事功,疎拙曠廢,将有面牆之羞,以辜朝廷器使之意。” 民意 《告非難民生主義者》第三節:“必能耕者而後授以田,所以使田無曠廢。”
(2).指廢弛之事。 宋 曾鞏 《禮部制》:“創制之初,明綱紀,興曠廢,惟知其要乃能圖其詳。”《宋史·禮志一》:“ 太宗 尚儒雅,勤於政事,修明典章,大抵曠廢舉矣。”
(3).猶耗費,浪費。 胡適 《這一周》第二三則:“如果今回制憲又要從頭逐條讨論起,那就要曠廢許多時日了。”
詞語分解
- 曠的解釋 曠 (曠) à 空闊:空曠。曠遠。曠野。地曠人稀。 開朗,心境闊大:曠達。心曠神怡。 相互配合的東西之間空隙過大:這雙鞋穿着太曠了。 荒廢,耽誤:曠工。曠時持久。曠日經年。 長時間所無:曠代偉人(當代
- 廢的解釋 廢 (廢) è 停止,不再使用:廢弛(應該施行而不施行)。廢除。廢黜(罷免,革除)。廢帝(被廢黜的皇帝)。廢棄。廢止。廢置。因噎廢食。 沒有用的,失去效用的:廢話。廢品。廢墟(受到破壞之後變成荒蕪的地
網絡擴展解釋
“曠廢”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耽誤、荒廢,通常指因疏忽或懈怠而導緻事物未能正常進行或發展。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詞義:指對學業、職責、時間等未加重視或管理,造成荒廢或浪費。
- 構成:由“曠”(空闊、荒疏)和“廢”(停止、荒棄)并列組合而成,強調因放任導緻的荒廢狀态。
詞源與曆史用法
- 古代文獻:
- 《漢書·孔光傳》提到“百官羣職曠廢”,指官員職責廢弛,政務荒疏。
- 宋代葉適《與趙丞相書》中“疎拙曠廢”形容法令制度因疏漏而荒廢。
- 近代用法:胡適曾用“曠廢時日”表達對時間浪費的批評。
應用場景
- 學業/事業:如“曠廢學業”指因怠惰或外界因素荒廢學習。
- 職責/制度:多用于描述政務、法規等因管理不善而廢弛,如“田無曠廢”。
- 時間/資源:可指虛度光陰或浪費資源,如“曠廢許多時日”。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荒廢、廢棄、耽誤、荒疏。
- 反義詞:勤勉、精進、恪守、善用。
例句參考
- “我的年歲為歎息所曠廢,力量因罪孽衰敗。”(《聖經》詩篇的化用)
- “他因沉迷遊戲曠廢學業,最終未能畢業。”(現代用法)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例句或權威解析,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曠廢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曠廢這個詞指的是時間、精力等被浪費或沒有充分利用,造成無所作為或荒廢的狀态。當一個人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不努力、不積極,對待事物不負責任或缺乏自律時,就可以用曠廢來形容他。
拆分部首和筆畫
曠廢的拆分部首是田和廢,田作為主部首,廢作為輔部首。
曠廢的總筆畫數是17畫,田部3畫,廢部14畫。
來源
曠廢一詞來源于《莊子·齊物論》中的一句話:"庖丁解牛之舉,所以窮年而精義,童子不學則不成,士不學則不進,廢絕學問,則無以言其道矣"。其中的“廢絕學問”即指無法學習和提高,在學問方面荒廢自己。
繁體
曠廢的繁體字為曠廢。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曠廢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保持了田和廢兩個部首的組合。在篆刻字體中,田部通常寫作甲字形,廢部寫作丠字形。
例句
1. 我曾經曠廢了很多時間,現在後悔莫及。
2. 這個學生曠廢了整個學期,結果成績不理想。
3. 不要早早地曠廢了青春歲月,要努力學習和成長。
組詞
1. 曠廢學業:指在學習過程中荒廢時間,對學習态度不端正。
2. 曠廢工作:指對工作不負責任,不盡職盡責。
3. 曠廢人生:指在生活中沒有目标和計劃,浪費了自己寶貴的時間和機會。
近義詞
1. 荒廢:強調對事物的疏忽、不重視,沒有得到充分利用。
2. 遊蕩:形容無所事事,遊手好閑,沒有固定的工作或目标。
反義詞
1. 充實:指用各種實際有效的方法填滿空缺或空閑的時間,使得生活或工作充滿了内容和點滴。
2. 專注:指全神貫注地投入到某件事情中,不被其他事情打擾。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