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鑄造青銅器的陶質模型。 中國 古代鑄造青銅器大都用陶範,一般由外範、内範組成。外範按器物外形制造,常分割成幾塊,有的用“子母口”(即凹凸連接體)接合,因此稱為合範。内範是比外範較小的範心。内外範之間容受銅液。範上雕镂有紋飾或銘文。
(2).指陶瓷器的坯胎。 明 宋應星 《天工開物·陶埏》:“凡白土曰堊土,為陶家精美器用。中國出惟五、六處,此則 真定 定州 、 平 涼 華亭 、 太原 平定 、 開封 禹州 ……他處白土陶範不黏,或以掃壁為墁。”
“陶範”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需結合具體領域解釋:
一、工藝制造領域
青銅器鑄造模具
指中國古代鑄造青銅器時使用的陶質模具,由外範(分割成多塊,帶紋飾/銘文)和内範(範心)組成,兩者之間注入銅液形成器物。這種技術廣泛應用于商周時期,是青銅文明的重要工藝基礎。
陶瓷坯胎
明代《天工開物》記載,陶範也指陶瓷器制作中的坯胎,如白土陶範因黏性不足,甚至被用作牆壁塗料。
二、引申比喻用法
部分現代解釋将其引申為:
需注意:後兩種引申義多出現在網絡語境或個别辭書,傳統文獻中主要指實體模具。研究曆史工藝時建議優先參考考古或專業文獻釋義。
陶範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在陶瓷藝術方面具有傑出才能的人,也可以泛指在某個領域有出衆才能的人。
拆分部首:陶(土),範(藝)
筆畫:陶(11畫),範(9畫)
《陶範》是出自《文選·山濤後玉芝韻集賦序》,其中山濤談到道家的德行時使用了“猶陶陶範”一詞,後來演變成今天的成語用法。
繁體字為「陶範」。
在古代漢字中,陶的寫法為陜,範的寫法為範(編寫扇的意義)。
1. 他在陶瓷工藝上是個真正的陶範。
2. 這位科學家可以算得上是在科研領域的陶範。
1. 陶瓷範例
2. 範藝術
3. 陶器制作
名師
名家
能手
平庸之輩
路人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