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達旨的意思、達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達旨的解釋

亦作“ 達恉 ”。1.傳達旨意。 漢 趙晔 《吳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大夫 曳庸 曰:‘奉令受使,結和諸侯,通命達旨,賂往遺來,解憂釋患,使無所疑,出不忘命,入不被尤;臣之事也。’”

(2).表達主旨。《晉書·裴頠傳》:“君子宅情,無求於顯,及其立言,在乎達旨而已。” 章炳麟 《文學說例》:“昔之單純者,語不完具,無傷於達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達旨"是漢語中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通過文字或語言準确傳達主旨意圖。該詞由"達"(傳達、實現)與"旨"(主旨、意圖)構成,最早見于古代文論著作,現代多用于學術語境。

一、本義解析

"達"在此作動詞,表示有效傳遞信息的過程,《說文解字》釋為"行不相遇也",強調信息傳達的通達性;"旨"指思想内核,《爾雅》注為"美也",引申為精要之意。二字組合強調在表達過程中既完整呈現核心内容,又保持原意的精确性。

二、引申應用

在文章學領域特指寫作技法,如清代劉熙載《藝概》所述:"達旨者,貫珠之謂也",比喻将核心觀點如串珠般貫穿全文。現代語義擴展至跨文化傳播領域,指翻譯過程中對原文本意的精準轉譯,參考《翻譯學導論》中"達旨即信達雅之根基"的論述。

三、典型用例

  1. 王充《論衡》自述寫作追求:"口則務在明言,筆則務在露文,達旨而已"
  2. 嚴複提出翻譯标準"信達雅",其中"達"即包含達旨要義
  3. 現代公文寫作規範要求"達旨、簡明、得體"三原則

(參考來源:中華書局《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北京大學出版社《中國翻譯史》)

網絡擴展解釋

“達旨”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傳達旨意
    指傳遞上級或尊長的命令、指示,常見于古代文獻。例如《吳越春秋》中“通命達旨”即強調使命的傳達。該用法與“旨”字本義相關(“旨”在甲骨文中指“美味”,後引申為“意圖、命令”)。

  2. 表達主旨
    指在文章或言論中清晰闡明核心思想。如《晉書》提到“立言在乎達旨”,強調語言需準确傳遞核心觀點。

二、延伸解析

三、應用場景

多用于文言或學術語境,如分析文章時評價“文辭達旨”,或曆史記載中描述使臣“達旨諸侯”。需注意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作為書面語保留。

别人正在浏覽...

别舍禀法舶主厝辭丹鼎道木大張其詞颠奇訂書機鬥辟鵝項懶凳訪覃翻蔓風禽果子花故知好學不倦合埶化化黃道十二宮黃卷黃毛鞑交擱吉辰祭地金花菜金輪皇帝濟世激越貜猳具結六五輪扇闾落梅嶺懑悶磨刷奴隸社會讴頌潘髩噴糞慓輕強幹弱枝巧垂陗壍勤政聚會瓊姬雀鼠之争取水人蓡三言閃邊算略土饅頭萬應靈丹溫重卧褥香爐纖鈎閑花野草顯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