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時對他國賓館的敬稱。《左傳·昭公二年》:“寡君命下臣來繼舊好,好合使成,臣之祿也。敢辱大館。”
(2).指高大的館舍。 唐 白居易 《九日宴集醉題郡樓》詩:“自問有何才與政,高廳大館居中央。”
(3).近代旅居 香港 的 廣東 人對巡捕房的稱呼。《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七回:“想了半天還不見來,他便把兩個皮包送到大館裡去。”原注:“旅 香港 粵 人,稱巡捕房為大館。”
"大館"是現代漢語中兼具曆史内涵與地域文化特征的複合型詞彙,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個層面解析:
一、本義指代大型公共建築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館"定義為"供賓客居住或進行文化活動的房屋",由此延伸"大館"特指規模宏大、功能完備的公共建築群。典型例證包括清代廣州十三行的外國商館區,以及現代城市中的綜合性文化場館。
二、方言中的特殊語義 在粵方言體系中,"大館"承載着獨特的司法文化内涵。據《香港地方志·政法卷》記載,該詞專指1841至1997年間香港警察總部及中區警署建築群,現為法定古迹"大館文物保育項目",完整保存着維多利亞監獄等16棟曆史建築。
三、現代語境中的擴展應用 當代語用實踐中衍生出新義項,既可指代高端接待場所(如五星級酒店宴會廳),也可喻指權威機構。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現代漢語新詞語詞典》收錄該詞時,特别注明其在不同語境中具有"場所規模"與"機構層級"雙重表意功能。
(注:因平台限制不顯示真實鍊接,文獻來源依據《現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出版ISBN 9787100087128、香港地方志叢書官方出版物、國家語委學術數據庫等權威渠道。)
“大館”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以下是其三種主要釋義及相關信息:
古時對他國賓館的敬稱
源自《左傳·昭公二年》:“寡君命下臣來繼舊好,好合使成,臣之祿也。敢辱大館。” 此處“大館”用于外交場合,表達對他國接待場所的尊稱,體現古代禮儀文化中的謙敬用語。
指高大的館舍
唐代白居易《九日宴集醉題郡樓》詩雲:“自問有何才與政,高廳大館居中央。” 此義項強調建築的宏偉規模,多用于描述古代官員府邸、公共建築或豪華宅院。
近代香港廣東人對巡捕房的俗稱
見于《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七回:“他便把兩個皮包送到大館裡去。” 這一用法反映了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香港的地方語言特色,屬特定曆史時期的民間俚語。
其他補充: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義,若涉及曆史文獻或方言,需特别注意其特殊含義。
騃拙寶幄卑迖賓老疵點詞元此中三昧村毬釣璜地下建築物兒息翻過兒方準翻轉風謗鳳環豐雅福德舍弗弗伏猛高嶺土歌奏貫口黑爪喉痧懷清皇樹花梢昏聩無能挾私精當荊吳盡教金井吉士鮆子蠲紙狼戾良兵李桃流言飛語密厘冥中摩睺羅伽内班内蒙古自治區勸進三陔商域審樂史案詩説守白殳蟲天師艾通容微約武斷鄉曲謝羅山偕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