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兒息的意思、兒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兒息的解釋

子嗣。 晉 李密 《陳情事表》:“門衰祚薄,晚有兒息。” 南朝 宋 謝莊 《與江夏王義恭箋》:“家素貧弊,宅舍未立,兒息不免麤糲。” 清 顧炎武 《梓潼篇贈李中孚》詩:“幸看兒息大,敢有宦名求。”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兒息"在漢語詞彙體系中是由"兒"與"息"構成的複合詞。《漢語大詞典》解釋其核心含義為"子嗣",特指繁衍的後代,常見于古代文獻典籍。該詞在《後漢書·列女傳》中即有"且夫兒息早夭"的記載,指代未成年而亡的孩童。

從構詞法角度分析:"兒"在《說文解字》中釋義為"孺子也",即幼童的統稱;"息"在《廣雅·釋親》中載有"子也"的注解,二者組合後構成偏正結構的複合名詞。需要注意的是,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多保留在古籍文獻及方言語境中。

《辭源》(商務印書館修訂版)特别指出,魏晉南北朝時期"兒息"常與"子嗣"混用,但在語義側重上,"兒息"更強調血脈延續的客觀事實,而"子嗣"則帶有繼承宗祧的制度化内涵。宋代以降,隨着宗法制度的強化,"兒息"逐漸被更規範的"子嗣""後嗣"等詞替代。

網絡擴展解釋

“兒息”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詞義

“兒息”指子嗣,尤其特指兒子。該詞由“兒”(兒子)和“息”(消息、情況)組成,字面可理解為“關于兒子的消息”,引申為對兒子近況的關切或對子嗣的期盼。

二、使用場景

  1. 家庭語境:古代常用于父母詢問或讨論兒子的情況,如《陳情事表》中“晚有兒息”表達晚年得子的境況。
  2. 文學表達:多出現在古代書信、詩文中,如謝莊《與江夏王義恭箋》用“兒息不免麤糲”描述兒子生活簡樸,顧炎武詩句“幸看兒息大”則體現對兒子成長的欣慰。

三、古今差異

四、文獻例證

出處 例句 語境解析
李密《陳情事表》 門衰祚薄,晚有兒息 家族人丁單薄,晚年得子
謝莊《與江夏王義恭箋》 兒息不免麤糲 描述兒子生活簡樸

提示

現代漢語中“兒息”已較少使用,多見于古籍或仿古文體。如需表達類似含義,建議根據語境選用“兒子”“子嗣”等更通用的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

搬舌頭八垠表裡一緻波級財谷采椁操辦嫦娥奔月逞瑞楚纩存亡絶續大鍋飯代濟大門戶得喪繁穢發頭憤世伏狀國琛函陳機簧靜功舉賢使能媿色兩界會子淩兢露原形賣老摩爾多瓦摸秋南柯撓曲枉直貧匮潑婆娘撲剌剌青春青騾绮襦纨褲七窩八代善相神謀蝕本生意石墩師號私觌官私衷搜畋蒐田綏旍筍籮桃戈同心苣罔民逶遟汙濊污隆相公竹詳酌噧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