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敦厚素樸。《周書·文帝紀下》:“使天官不妄加,王爵不虛受,則淳素之風,庶幾可反。”《舊唐書·郭子儀傳》:“守淳素之道,語政理之源,無待禮成,曲從德讓。” 金 元好問 《中州集·張建》:“ 道陵 愛其淳素,不欲令去左右。”
“淳素”是一個中文詞彙,其核心含義指人的品質或本性純真樸實,未被世俗浸染。以下是詳細解析:
“淳素”由“淳”和“素”組成,“淳”指質樸、敦厚,“素”指不加修飾、本質。合起來形容人保持天然純真的品性,不摻雜虛僞或浮華。例如《周書·文帝紀下》提到“淳素之風”,即強調返璞歸真的社會風尚。
“淳素”一詞多見于古籍,如金代元好問的《中州集·張建》提到“道陵愛其淳素”,體現對人物本真性情的推崇。其概念與道家“返璞歸真”思想密切相關,強調摒棄外在修飾,回歸内在本質。
如需進一步了解不同典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4、6中引用的《周書》《舊唐書》等文獻來源。
《淳素》一詞可以理解為純樸、簡單、樸素。它所表達的含義與文化素養、品德高尚等方面相關。
《淳素》由兩個漢字組成。其中,部首為水,表示與水相關的事物;而第二個字是蘇,它由5個筆畫組成。
《淳素》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學作品中,例如《詩經》、《論語》等。在繁體字中,該詞以「淳素」為書寫方式。
在古代,「淳素」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常見的寫法是「淳素」,還可以寫作「淳縒」,「綳」等。
他的言談舉止總是如此淳素,給人一種平易近人的感覺。
與《淳素》相關的組詞有:淳樸、淳厚、素雅等。
與《淳素》意思相近的詞語有:樸實、質樸、簡樸等。
與《淳素》意思相反的詞語有:矯揉造作、浮華、做作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