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世尊的意思、世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世尊的解釋

佛陀的尊稱。《四十二章經》:“爾時世尊既成道已,作是思維。” 隋 慧遠 《無量壽經義疏》卷上:“佛備衆德,為世欽仰,故號世尊。” 章炳麟 《大乘佛教緣起考》:“世尊説法不用一方之語。”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世尊是佛教對釋迦牟尼佛的尊稱,意為“世間最尊貴者”。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展開:

一、漢語詞典釋義

  1. 字義構成

    “世”指世間、人天等一切衆生所處的時空;“尊”為至高無上、受敬仰者。合稱即“為世間所共同尊崇的聖者”。

  2. 核心内涵

    特指具備圓滿智慧與德行,超越生死輪回,被一切衆生奉為導師的覺悟者,即佛陀。


二、佛教術語解析

  1. 梵語源流

    音譯“薄伽梵”(Bhagavan),原為印度對具德者的通稱,佛教中專指佛陀,含自在、吉祥、端嚴等六義(《佛地經論》卷一)。

  2. 佛陀十號之一

    “世尊”是佛的十大名號(如來、應供、正遍知等)中的總稱,概括其一切功德(《大智度論》卷二)。


三、文化意蘊

  1. 權威性象征

    體現佛陀作為宗教領袖、法義宣說者的無上地位,如《阿含經》中弟子皆以“世尊”啟請佛法。

  2. 普世尊崇價值

    強調其教化不分階級種族,為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衆生共同依止的導師(《長阿含經·遊行經》)。


四、經典例證


參考資料

  1.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世尊”條(1922年)
  2.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4年)
  3. 印順《佛法概論》(正聞出版社,2000年)
  4. 《佛地經論》(玄奘譯,唐代)

網絡擴展解釋

“世尊”是佛教中對佛陀(釋迦牟尼佛)的尊稱,具有深刻的宗教内涵。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世尊”意為“世間及出世間共同尊重的人”,是佛陀十大名號之一,象征其超越世俗與宗教界限的至高地位。佛經中常以此稱呼佛陀,如《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中須菩提向佛提問時即稱“世尊”。

二、梵語來源與六重含義

其梵語對應詞為Bhagavat(音譯“薄伽梵”)或Lokanātha,包含六種核心意義:

  1. 自在:超越一切煩惱束縛;
  2. 熾盛:智慧如火焰般破除無明;
  3. 端嚴: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4. 名稱:功德圓滿,名聞十方;
  5. 尊貴:以智慧利樂衆生,永不懈怠;
  6. 吉祥:受一切衆生贊歎供養。

三、在佛號中的地位

四、經典用例

佛經中常見此稱呼,如:

五、文化意義

“世尊”不僅體現佛陀的宗教權威,更強調其作為覺悟者對世間的教化與慈悲,是佛教徒表達敬仰的核心稱謂。

(注:以上内容綜合自佛學辭典、經典譯本及宗教研究資料,可參考、2、5、8、10等來源獲取更多細節。)

别人正在浏覽...

邦牧遍處閉門卻掃不明不白財稅藏頭露尾成練賜灌賜惠慈睦怱草打呆歌颠來簸去帝閣東漢獨搖覩着知微廢品風筌浮攤撫悅弓彈購煽過去未來黃裳賤嗜簡逸尖嘴縮腮計筭救火投薪匡懼饋挽淚幹腸斷鬑鬑頗有須碌碡論切迷觑眼陌上兒年流酺醵乾洗岐峻清濁棄移如來入門問諱慎産十八地獄守數壽夭束骸鼠瘘遂伯素族微功翁翁鮮犞小業主歇斯的裡亞晞晖